「三聖徒」號戰列艦(俄語:Три Святителя,羅馬化:Tri Sviatitelia,直譯:三聖司教)[b]是一艘19世紀90年代建造的俄羅斯帝國海軍前無畏艦。該艦曾在黑海艦隊服役,在1905年6月追擊叛變的「波將金」號戰列艦時為艦隊旗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本艦與德國戰列巡洋艦「戈本」號兩次遭遇,但都未成功擊退對方。從1915年起,作為艦隊中最老舊的艦隻,該艦轉為負責海岸轟炸。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開始時,「三聖徒」號正在塞瓦斯托波爾進行改裝,之後再未投入使用。
「三聖徒」號戰列艦
| |
概況 | |
---|---|
名稱 | Три Святителя |
使用者 | 俄羅斯帝國海軍 |
前級 | 「納瓦林」號 |
次級 | 「偉大的西索伊」號 |
建造期 | 1891–1896年 |
服役期 | 1896–1923年 |
完成數 | 1 |
報廢數 | 1 |
歷史 | |
俄羅斯帝國 | |
艦名 | 俄語:Три Святителя |
艦名出處 | 三聖司教 |
使用者 | 俄羅斯帝國海軍 |
建造者 | 尼古拉耶夫造船廠 |
動工日 | 1891年8月15日[a] |
下水日 | 1893年11月12日 |
完工日 | 1896年 |
除籍日 | 1925年11月21日 |
結局 | 1923年拆解 |
技術數據 | |
艦型 | 前無畏艦 |
排水量 | 13,318長噸(13,532公噸) |
全長 | 378英尺(115.2公尺) |
全寬 | 73英尺3英寸(22.3公尺) |
吃水 | 28英尺6英寸(8.7公尺) |
動力輸出 | |
動力來源 | 2軸,2台三脹往復蒸汽機 |
速度 | 16.5節(30.6公里每小時;19.0英里每小時) |
續航距離 | 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航速下續航2,250海里(4,170公里;2,590英里) |
乘員 | 730 |
武器裝備 |
|
裝甲 |
1918年5月,德軍占領塞瓦斯托波爾,「三聖徒」號被俘,1918年11月停戰後被移交給協約國軍。1919年英軍從塞瓦斯托波爾撤退時摧毀了該艦動力,以阻止攻入的布爾什維克用其對付俄國白軍。1920年,白軍撤離克里米亞,該艦又被遺棄,並最終在1923年被廢棄拆解。
設計
「三聖徒」號的設計是基於波羅的海艦隊戰列艦「納瓦林」號的放大版本,在裝甲和武器裝備方面做了一些改進[4]。該艦水線長371英尺(113.1公尺),總長378英尺(115.2公尺),舷寬73英尺3英寸(22.3公尺),吃水深28英尺6英寸(8.7公尺),排水量為13,415長噸(13,630公噸),比設計排水量12,480長噸(12,680公噸)多800長噸(813公噸)[5]。該艦的穩心高度為5.58英尺(1.7公尺)[6]。
「三聖徒」號裝有兩台由英國漢弗萊斯和坦南特公司製造的三缸垂直三脹蒸汽機,總設計輸出功率為10,600匹指示馬力(7,900千瓦特)[7]。蒸汽由14座圓柱形火管鍋爐以128磅力每平方英寸(883千帕斯卡;9千克力每平方公分)的壓力提供給發動機,驅動一對四葉螺旋槳。在海試中,動力裝置總共產生了11,308匹指示馬力(8,432千瓦特),最高時速為16.5節(30.6公里每小時;19.0英里每小時)。該艦滿載時最多運載1,000長噸(1,000公噸)的煤炭,能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的速度行駛2,250海里(4,170公里;2,590英里)。該艦還裝有三台發電機,總輸出功率為305千瓦,但這些發電機太小,不能提供足夠的電力來支持所有的電氣設備同時運行。[8]
「三聖徒」號的主要裝備包括四門40倍徑12英寸(305公釐)奧布霍夫1895型火炮,分別安裝在艦艏和艦尾的液壓驅動雙聯炮塔內。每座炮塔的射擊弧度為270°。兩發炮擊之間的射擊間隔為105秒[9],射擊角度最高為+15°,最低可下降到-5°。這種炮發射731.3英磅(331.7公斤)的炮彈,炮口初速為2,598英尺每秒(792公尺每秒),炮口10°仰角時射程為12,010碼(10,980公尺)[10],每門炮備彈75發[5]。
所有8門45倍徑6英寸(152公釐)卡內特1892型火炮都被安裝在上層甲板的炮廓內。這些火炮可以上仰到最大20°,下降到-5°,所發射的炮彈重達91.27磅(41.40公斤),炮口初速為2,600英尺每秒(790公尺每秒),可在最大仰角時達到12,600碼(11,500公尺)的最大射程。[11]
反魚雷艇裝備由大量不同口徑的炮組成。四門45倍徑4.7英寸(119公釐)卡內特1892型火炮安裝在上層建築的四角[12]。該炮發射45.15英磅(20.48公斤)的炮彈,射程約11,000碼(10,000公尺),炮口速度為2,700英尺每秒(820公尺每秒)。射速在每分鐘12到15發之間[13]。還安裝有10門47公釐(1.9英寸)霍奇基斯機炮,其中6門在兩舷的4.7英寸炮之間,2門在上層建築的前端,2門在艦體尾部的炮眼[12]。這些炮使用3.3英磅(1.5公斤)炮彈,炮口初速為1,476英尺每秒(450公尺每秒),每分鐘20發,射程為2,020碼(1,850公尺)[14]。另外有40門37公釐(1.5英寸)霍奇基斯炮,每座戰鬥桅樓安裝有8門,上層建築頂部安裝8門,艦體前後的小炮膛內安裝12門,其餘4門的位置不確定[12]。這些炮發射1.1英磅(0.50公斤)炮彈,炮口初速為1,450英尺每秒(440公尺每秒),每分鐘20發,射程為3,038碼(2,778公尺)[15]。
「三聖徒」號裝有6具15英寸(381公釐)魚雷發射管。前甲板側舷的兩具發射管安裝在水下,但其他四具都安裝在水上,艦首和艦尾各1具,艦尾兩舷各裝1具[12]。所使用的L型魚雷攜帶141英磅(64公斤)TNT彈頭。這種魚雷有兩種速度設置,速度為25節(46公里每小時;29英里每小時)時最大航程為980碼(900公尺),而速度為29節(54公里每小時;33英里每小時)時,最大航程為660碼(600公尺)[16]。
「三聖徒」號是第一艘使用哈維裝甲的俄羅斯軍艦[12]。其裝甲由英國的維克斯公司以及法國的施耐德公司和聖查蒙德公司製造。該艦水線裝甲帶的最大厚度是18英寸(457公釐),在彈藥庫部位減薄為16英寸(406公釐)。而這也是同時期俄羅斯戰列艦所裝備的最厚的裝甲[12]。這條裝甲帶覆蓋了艦身約246英尺(75.0公尺)的部位,高度為8英尺(2.4公尺),而在底端厚度逐漸下降到9英寸(229公釐)。裝甲帶的上部18英寸(457.2公釐)原本設計要在吃水線以上。但最終因艦體超重,大部分水線裝甲帶都沉於水線以下。水線裝甲帶由14—16英寸(356—406公釐)橫向隔艙壁連接[17]。
下層炮廓位於水線裝甲帶上方,長218英尺(66.4公尺),高8英尺,用於保護炮塔的底部。該炮廓側面裝甲後16英寸,前後方向也由16英寸的橫向艙壁封閉。上層炮廓保護着六英寸炮,四周都有5英寸(127公釐)厚的裝甲,炮塔的側面是16英寸(406公釐)厚裝甲,而指揮塔的側面裝甲厚12英寸(305公釐)。鎳鋼裝甲甲板的厚度在下層炮廓部分為2英寸(51公釐),但在主裝甲帶前後至船首和船尾的部分,厚度達到3英寸(76公釐)。[12]
「三聖徒」號戰列艦在1911年11月至1912年8月之間進行了改造。此前考慮過多種不同的提案,包括一項提案是將所有過時的哈維裝甲替換為新式的克虜伯裝甲,以及其他更換其主炮或炮塔的提案,但這些都因為過於昂貴而被否決。最終,該艦的桅杆和戰鬥桅樓被杆狀桅杆取代,除了保留兩門47毫米炮用作敬禮炮外,其餘所有的輕型炮和魚雷發射管都被拆除。該艦原有的4.7英寸炮被四門裝有防護罩的6英寸炮取代,這些炮被安裝於上層炮廓的頂部。上層炮廓被加以改造用來容納兩門額外的6英寸炮,而艦體的上層建築被縮小。這次大修中,該艦主炮的最大仰角被提高到25°,炮閂和裝填機構得到升級,以提高射速到每40秒發射一發。這些改動也使得該艦的排水量減少了近100長噸(102公噸),並且在改造後的海試中,依然達到了16節(30公里每小時;18英里每小時)的航速。[18]
服役
「三聖徒」號戰列艦是以東正教的三位聖主教命名的。該艦由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建造,於1891年8月15日開工,儘管實際的建造工作大約在1891年1月就開始了。該艦於1893年11月12日下水,並於次年轉至塞瓦斯托波爾進行舾裝。官方記錄顯示該艦在1895年加入黑海艦隊服役,但海試直到1896年的9月至10月才開始[19]。1899年,「三聖徒」號成為世界上第一艘裝備有無線電的船隻。其艦載無線電裝置是由俄羅斯物理學家亞歷山大·斯捷潘諾維奇·波波夫設計的,其通訊範圍約為3英里(4.8公里)[20]。該艦在1905年6月30日試圖奪回叛變的「波將金」號戰列艦的作戰行動中,是海軍少將F·F·維什涅維茨基(Ф. Ф. Вишневецкий)的旗艦[21]。該艦的前部戰鬥桅樓在1908年左右被拆除[22]。
「三聖徒」號戰列艦在1914年11月17日的早晨,伴隨着前無畏艦「葉夫斯塔菲」號(旗艦)、「金口約翰」號、「潘捷萊蒙」號(原「波將金」號)以及「羅斯季斯拉夫」號戰列艦,一起炮擊了特拉比松。次日在返回塞瓦斯托波爾的途中,這支艦隊遭到奧斯曼土耳其海軍旗下戰列巡洋艦「嚴君塞利姆蘇丹」號(原德國海軍戰列巡洋艦「戈本」號)和輕巡洋艦「米迪利」號(原德國海軍輕巡洋艦「布雷斯勞」號)攔截,這場戰鬥後來被稱為薩雷奇角戰役。儘管是中午時分,但霧蒙蒙的天氣使得雙方主力艦隊最初並未看到彼此。黑海艦隊在戰前就試驗過由一艘位於三艘戰列艦中間的「主艦」輸出設計參數來控制位於前後的「從艦」集中火力進行攻擊的所謂「三位一體」射擊法。而在這次作戰中,作為「從艦」的「葉夫斯塔菲」號在「主艦」「金口約翰」號能看到敵方之前一直沒有開火。當炮擊指令終於傳達下來時,其射擊參數中的炮擊距離比「葉夫斯塔菲」號自己估計的8,000碼(7,300公尺)還多了4,000碼(3,700公尺)。為此先頭的「葉夫斯塔菲」號在「嚴君塞利姆蘇丹」號轉向以便進行舷側齊射之前就參照自己測算的數據對其開火了。然而,「三聖徒」號還是使用了「金口約翰」號下達的不準確距離數據進行炮擊,因此全數射失。[23][24]
1915年3月18日,「三聖徒」號與「羅斯季斯拉夫」號一起轟炸了博斯普魯斯海峽口的奧斯曼防禦工事,但在北上重新加入掩護艦隊之前只發射了105發炮彈[25]。「三聖徒」號和「羅斯季斯拉夫」號原計劃在第二天再次返回進行轟炸,但因大霧而取消行動[26]。4月3日,包括「嚴君塞利姆蘇丹」號在內的土耳其海軍艦隊襲擊了俄羅斯的敖德薩港口。為此,俄羅斯戰列艦隊出動攔截。雖然這些戰列艦全天追擊「嚴君塞利姆蘇丹」號,但因雙方航速差距,始終無法達到有效射程,最終被迫中斷追擊[27]。4月25日,「三聖徒」號和「羅斯季斯拉夫」號再次轟炸博斯普魯斯的堡壘。「三聖徒」號、「羅斯季斯拉夫」號和「潘捷萊蒙」號在5月2日和3日再次轟炸海峽的堡壘。然而,這次除了三艘戰列艦之間共計發射了337發主炮彈外,還額外發射了總計528發6英寸炮彈[25]。
1915年5月9日,「三聖徒」號和「潘捷萊蒙」號返回炮擊博斯普魯斯海峽要塞,而餘下的舊式戰列艦則負責掩護。「嚴君塞利姆蘇丹」號攔截了掩護艦隊的三艘艦隻,但雙方都沒有造成任何傷害。「三聖徒」號和「潘捷萊蒙」號重新加入其同伴,後者遭「嚴君塞利姆蘇丹」號擊中兩發炮彈,之後脫離戰鬥。之後俄羅斯艦隊又追了「嚴君塞利姆蘇丹」號六個小時才放棄追擊[28]。1915年,「三聖徒」號分別在每個炮塔頂部都安裝了一對63.5公釐(2.50英寸)高射炮,又在煙囪頂部增加了格柵以防止輕型炸彈的襲擊[29]。在無畏艦「瑪麗皇后」號服役之後,1915年8月12日,「三聖徒」號和其他所有的舊式戰列艦都被轉交到第二戰艦旅。1916年,「三聖徒」號執行了安納托利亞海岸線的沿岸炮擊和反航運任務。[21]
「三聖徒」號在1917年二月革命期間在塞瓦斯托波爾進行改裝。由於無法移動,該艦在1918年5月被德軍在塞瓦斯托波爾俘獲,並在停火協定後於1918年12月交給了協約國。1919年4月24日,英軍在克里米亞離開時破壞了該艦的引擎,以防止布爾什維克將其用於對抗俄國白軍。該艦在俄國內戰期間被雙方先後俘獲,但在俄國白軍於1920年11月撤離克里米亞時被棄置。儘管該艦在1923年被拆解,但直到1925年11月21日才被從海軍名單中除名。[21]
腳註
參考書目
期刊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