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北防護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中國北方三北(即西北、華北、東北)地區興建的森林帶,用以減緩日益加速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進程。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西北華北東北防護林建設局(三北防護林工程管理辦公室)負責實施。[1]
工程自1978年11月啟動,分3個階段、8期工程進行,預計於2050年完成。[2]2001年第二階段第四期工程啟動。三北防護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態工程。[3]
三北防護林的管理機構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西北華北東北防護林建設局(設在寧夏,後改為國家林業局西北華北東北防護林建設局),管理13個省、551個縣、406萬平方公里的三北防護林建設。1970年代,林業部的造林經費共有兩億多元人民幣,其中三北防護林建設就占用了七千萬元人民幣。三北防護林主要是為治理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同時還解決飼料、木料、燃料的問題。在三北防護林建設前,三北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僅有百分之五點零幾。截至2016年,三北地區406萬平方公裡面積上的森林覆蓋率已達到12%,中國的人工造林幾乎占世界的二分之一。[4]
1978年開始建設後,三北防護林大規模建設起來,對治理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改善當地民眾生存條件起到了顯著作用。但由於起初樹種單一,多為楊樹,且在一些地區的密度較高,故從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楊樹受到光肩星天牛的侵害而在一些地區成片死亡。為此在三北防護林開展了退化林分的改造工作。當初以楊樹為主要樹種,是考慮到其生長迅速,因可無性繁殖而不用育苗,並可作為木材利用,但需水量比針葉樹大,然而下雨時又可攔住一些徑流滲入地下水。總之單一的楊樹林在水分平衡中不如混交林乃至灌木。因此在退化林分的改造工作中,轉而採取多樹種並降低栽種密度的辦法。[4]
按照總體規劃,三北工程的建設範圍東起黑龍江省的賓縣,西至新疆的烏孜別里山口,北抵國界線,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爾汗布達山、喀喇崑崙山,東西長4480公里,南北寬560-1460公里。地理位置在東經73°26´~127°50´,北緯33°30´~50°12´之間。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1個縣(旗、市、區)。工程建設總面積406.9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42.4%。[5]
以《中國林業區劃》為依據,遵循地域分異規律,將三北工程建設地區劃分為東北西部、蒙新、黃土高原、華北北部4個防護林體系建設地區(一級區),22個區域性防護林體系區(二級區),59個防護林類型區(三級區,亦即省級區)。[5]
治理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西北華北東北防護林建設局負責。
1979年1月17日國家林業總局以(79)林辦字2號文件通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國家林業總局西北、華北、東北防護林建設局。即日起啟用印章。1979年11月3日國務院辦公室以(1979)室字48號文件通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三北防護林建設領導小組,並確定三北局任務,編制控制在一百人以內。三北防護林建設領導小組由21人組成,組長為張平化(國家農委副主任)。
地址: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南薰西街88號。
國家林業局西北華北東北防護林建設局受國家林業局委託,承擔國家「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的組織實施工作。具體包括:
歷任領導: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