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識論,大乘佛教術語,是一心論的一個派系,主張五識背後唯有一意識體,五識只是一意識體的不同功用展現。此派的論書沒有留傳下來,也無法確定此派別的源流,現在只能根據唯識派的論書來了解其思想。

概論

無著攝大乘論》中,提到一意識師的學說[1],在北魏時代翻譯《攝大乘論》中,直接論述了有關理論,在後世三位譯師翻譯的版本中,稱此理論為一意識師所說,未提及其所屬的部派。印順法師認為一意識師是一個獨立宗派,其主張認為五識沒有獨立自體,而是意識依根而起時,假名為五識,實則為一意識[2]

瑜伽師曾提出五識不同於意識可自類相續,它們從意識無間而生[3],瑜伽行派有人持類似見解[4]。《成實論》中,一心論者曾提出「五門一猴」的譬喻[5],漢傳文獻中還記載有主張「一猴六窗俱現」或「一猴遊逸六窗」[6],與一意識師主張相近,但無法確認出更確切的關係。

印順法師認為,《攝大乘論》中引述的一意識師可能源起於《阿毘達磨大乘經》。在《攝大乘論》中,記錄一意識論者曾引用《法句經》與《阿含經》來證明其學說[7],其學說與一心相續論者相近,同為一心論者。但根據世親攝大乘論釋》稱這是一類菩薩所說,此派已經是屬於大乘流派,其思想經無著攝大乘論》引入唯識學派[8]

世親攝大乘論釋》漢傳譯本中,達磨笈多玄奘譯本中記載了離意識外別有阿賴耶識[9]真諦譯本中則將阿賴耶識攝於意識中[10]。印順法師主張,受一意識論者影響,唯識學派中有將阿賴耶識攝入意識中的一心論流派,此派由真諦傳入中國;此外又有以多心論、八識差別論形成的流派,以護法及玄奘一系為代表[11]

現代研究

世親大乘成業論》記錄赤銅鍱部提出有分[12],六識身即是有分識[13]。印順法師等人認為,有分識學說是在一意識論、一心論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14][15]。《大乘起信論》立心、意、意識三分,其中的意又分為:業識、轉識、現識、智識、相續識,這與《瑜伽師地論·本地分》的五心說[16] 可能有對應關係,並與《解脫道論》的九心輪等可能也有著類似含義[17]印順法師認為,《大乘起信論》學說的意趣與一意識論相同,一意識論透過真諦傳入中國,啟發了《大乘起信論》作者[18]

註釋與引用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