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mmermann 重排反應(Zimmermann rearrangement),亦稱二-π-甲烷重排反應(Di-pi-methane rearrangement),指1,4-二烯光促轉化為烯基環丙烷的反應。[1]它是一種光化學反應,在光反應條件(hv)下發生於含有兩個π電子體系且被一個飽和碳原子分開的分子實體中(通常為1,4-二烯或烯丙基芳環),產物為烯基芳基取代的環丙烷。該重排相當於二烯中的一個烯基或芳基發生了1,2-遷移,並在未遷移部分的兩個不動的碳原子間形成了一根σ共價鍵[2][3]

Thumb
Di-pi-methane rearrangement

發現及機理

該重排反應最早在桶烯光解得到半瞬烯的反應中被觀測。[4] 1967年反應機理被霍華德·齊默爾曼表徵。由於清晰地了解到該反應的結構要求(一個sp3雜化的碳原子上連接有兩個π體系),其後一段時間有更多的反應實例被研究者們獲得。其中一個典例是Mariano二烯(3,3-二甲基-1,1,5,5-四苯基-1,4-戊二烯)的光解反應。[5][6][7] 另一個典例是關於Pratt二烯的反應。 [8]

Thumb
Equation 1. The mechanism of the Mariano diene rearranging
反應式1.Mariano二烯重排的機理


不同的是,在Pratt二烯重排中存在兩種可能的區域選擇性,圖示路徑a為優勢反應,因為單電子在苯基的共軛作用下更加穩定。

Thumb
反應式2. TPratt二烯的重排(路徑a)


桶烯的重排機理業已提出,由於桶烯中存在兩個sp3雜化的橋頭碳原子,且每個橋頭碳連接有3個π體系(乙烯類),其中兩個用於Zimmermann 重排,故該機理較以上兩個例子更顯複雜。另外,桶烯處於三重態,而Mariano二烯和Pratt二烯的處於[單重態]],故桶烯重排用丙酮作為光捕捉和傳遞劑(促使反應發生)。重排最後一步發生了系際交叉躍遷英語Intersystem crossing(ISC)以將單電子翻轉至合理狀態來形成一個新的σ鍵

Thumb
反應式3. 桶烯到半瞬烯的重排


Zimmermann重排反應的成功取決於三重態和單重態間主要展現的自由旋轉效應(Free-Rotor Effect)。[9] Zimmermann重排反應禁阻的三重態無環1,4-二烯可以經雙鍵的順反異構化,即通過扭曲減弱π鍵,而轉變為允許發生反應的單重態(不旋轉)。對環狀1,4-二烯而言,如上述桶烯,環結構阻止了順反異構化,故發生Zimmermann重排需要額外的光捕捉和傳遞劑(丙酮)。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