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一問

日據時期

  1. 日治[2] 25,300
  2. 日據[3] 8,890
若就CNKI的[4]:
  1. 日治[5] 找到 5,052 條結果
  2. 日据[6] 找到 12,203 條結果
以上觀之,兩者都可以用,的確是有地域差域,建議先到先得,不移動,設重定向。中文維基百科是百科,應以第二級來源的學術來源為主,不要以政治或政府的第一手來源而改。--(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0月22日 (二) 09:22 (UTC)

使用"日治"一詞是民進黨政府時代出於政治理由而變更的,所以無論使用日治或日據都無法避免與政治扯上關係,至於何者正確就要參照歷史,把歷史的來龍去脈弄清楚,就可知道答案了。—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23.192.166.234對話貢獻)於2013年10月25日 (五) 07:42加入。

日據和日治之爭

台灣的古怪事。所謂「日治」時期,日本多次大規模屠殺鎮壓台灣人,數十萬人喪生。而國民黨的二二八雖也可惡,卻不斷被放大,日據卻少追究。是真正的關注歷史呢,還是別有目的。當然這麼說,是基於李敖的節目和寫的關於二二八的書《你不知道的二二八》,他關注很早。如果有史料批駁他,另當別論,否則別提。這個日治和日據,是檢測人心的一個東西,檢測立場的東西,政治和戰爭從來沒有絕對中立客觀的態度,看了日軍對台灣人民的殘酷鎮壓,碼起的一排排頭顱,用日治實在是古怪和無骨。島民是否能突破一隅之地的限制,有大中華的視野。日據和日治,簡單一個字,是歷史觀和中國心的區別。所謂的客觀,也有自己的目的。—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Dagong327對話貢獻)於2013年10月31日 (四) 09:42加入。

二二八事件是您所謂中國人幹的好事,宣稱與台灣人都是中國人的那些人,事後至今別說道歉與補償進度,甚者蓄意銷毀、掩蓋真相,種種下三濫卑鄙行徑都噁心得讓我作嘔,如果不憤怒,不停止找出真相,那才叫無骨,在此把你的無骨說還你吧。這樣的二二八主謀者,希望以台灣中據時期稱呼台灣戰後時期,當然也是意識形態與您不同,既然您知道您的大中華思想就如同其他觀點都有意識形態,希望您也懂得選詞用字,對他人有所尊重,多提供對充實條目有建設性的意見。醜話說完,既然您對用詞的議題有興趣,期待您往後參與充實名詞釋義#爭議章節--Towatw留言2013年11月12日 (二) 10:40 (UTC)

KOKUYO(討論 | 貢獻 | 封禁 (日誌))、Laurence9999(討論 | 貢獻 | 封禁 (日誌))

台灣日治時期原版本已為特色條目,可查誰是在保護,誰在破壞。3RR不適用 於自我回退、糾正簡單破壞,或者維護目的的回退 --189.84.20.2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00:32 (UTC)
雙方都違反,為何只封一邊?—Snorri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02:11 (UTC)
Talk:台灣日治時期#日據時期關於日據和日治的討論,其中似乎已有先前的結論共識,若有人要發起共識改變討論可以,但沒有必要去硬改,若據此KOKUYO是保護已有共識,則不算破壞。--❦維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1月22日 (五) 03:56 (UTC)
怎麼都看不到共識,所以KOKUYO這四下回退不是在維護或修復破壞,不同的是上次KOKUYO是第三者身分去處理編輯戰,但是這次是直接參與了編輯戰,所以應當受到3RR管制。--113.52.126.48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04:38 (UTC)
請注意看,-Liaon98 於 2013年7月22日 (一) 16:38 (UTC)發起的移動討論,「是否這個條目該移動到日據時期呢?」按接下來的討論發言,顯見反對移動的佔主要多數共識,個人也覺得理據也是如此,所以這討論並沒有說日治應該取代日據一詞的共識,但的確有共識是這條目不需要移動到日據時期,那麼內文已是特色條目的日治一詞去改成日據就有破壞的問題。另外請考量本人提出的搜尋結果,有強烈地域用詞的差異傾向,請小心行之。--❦維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1月22日 (五) 04:55 (UTC)
區區兩個用戶我不認為是多數共識。而且誰說內文成為了特色條目就不能改嗎?--113.52.126.48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05:11 (UTC)
所以先討論再改。日治時代這種用法會讓想人到親日;而日據時代這用法則是想到反日教育。我倒覺得老一輩叫日本時代這種用法,還比較不會有爭議。現在有些出版書籍也用此稱呼。--Outlookxp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06:29 (UTC)
已討論多次,並無任何決議足已推翻基於先前共識而維持多年之現狀,日治時代或日本時代為臺灣學界與民間多數用法。外來政權同屬殖民體制,自當同等對待。--WildCursive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07:21 (UTC)
事實上根本沒有共識。比如說我就一直反對。另外台灣方面,政府公文也使用「日據」。—Snorri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10:02 (UTC)
現在臺灣的課本也都採用「日治」,「日據」的那幾個出版社就跟某些人愛提起的扶桑社一樣根本沒什麼人再用。--Changnick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13:52 (UTC)
那麼就拿出可靠的數據來源證明這一點。另外,名從主人看的是政府態度,不是中學課本。—Snorri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13:59 (UTC)
雖然這樣講有點冒犯,不過講白一點臺灣又不像你們大陸那樣,政府講什麼就當作標準。--Changnick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14:16 (UTC)
你想用我的身份來暗示我的觀點錯誤,可惜我生活在歐洲,不在大陸。另外,名從主人是維基百科方針,與國家地域無關。「國家、地方等,如果代表該國或該地的政府或其上級政府的官方中文資料中有提供中文名稱的,以該中文名稱來命名」。請依照方針辦事,不要用身份議題來作煽動或暗示。—Snorri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14:25 (UTC)
這點是要遵守。--Outlookxp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14:40 (UTC)
抱歉,我剛才有點誤會意思,沒考慮到這些。--Changnick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14:44 (UTC)
其實用「日據」,台灣多數民眾也覺得沒差,如[7][8],也不會因此討厭日本。因台灣人都知道以前國民黨政府時就暗地親日,反日是作表面,到了現在反日教育在台灣就更難有效了。--Outlookxp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14:10 (UTC)
台灣人媚日眾所周知,但將這種情感代入維基編輯,影響中立性,只會讓維基百科沉淪。—Snorri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14:31 (UTC)
如果媚中就不會有問題了吧?--Changnick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14:33 (UTC)
台灣要有敢人媚中,只怕就和文革中的人聽鄧麗君一樣,要被吊起來批鬥到死吧。—Snorri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14:36 (UTC)
Snorri你想太多了,中華愛國同心會等人都活得好好的。--Outlookxp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14:38 (UTC)
說笑而已。媚中媚日都沒問題,但請不要將此代入維基編輯中去。—Snorri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14:40 (UTC)
應該說你想諷刺,結果被事實打臉了。61.224.145.115留言2016年1月21日 (四) 16:53 (UTC)
某些媒體裡面很多血統很純正的,所以別擔心會被批鬥了。--Changnick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14:42 (UTC)
隨便,我只是說笑而已,真的把他們批鬥到死也與我無關。維基百科方針說明了,用日據是遵從名從主人的原則,而且由於日據在多個中文地區都是常用名,所以按照衝突處理方式,名從主人的名字在有至少一個中文地區為常用名時,名從主人原則優先於「先到先得」原則。應該使用「日據」而不是日治。現在就看中文維基某些大人物心裡是個人政治立場重要還是維基方針重要了。不出所料的話應該是前者。—Snorri留言2013年11月22日 (五) 14:57 (UTC)
目前根本的爭議是Snorri主張「名從主人原則優先於「先到先得」原則」,本人主張是回歸知識來源而非政府態度來看。理由很直接:
  1. 名從主人原則不適用,見方針要求「它的擁有者或代表者的」,誰能擁有或代表「日據」或「日治」?這兩詞的擁有者或代表者顯然已是過去式,現在沒有實存的統治台灣的日本政府,要名從主人只是徒增不必要爭議去談是戰後日本政府還是現在馬政府擁有「日據」或「日治」「所描述的主體事物」?各位連同Snorri可以試著把這裡應用名從主人原則要件的:涉及的主體事物的擁有者或代表者去推敲,看是現在哪一個政府能擁有或代表「日據」或「日治」?特別注意擁有或代表和詮譯或命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回到「名從主人」中主人兩字的意涵。
  2. 回歸知識來源中的詞彙頻率,我已於Talk:台灣日治時期比較搜查中國CNKI及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網站的比較結果,顯示的是有明顯的用詞差異,但只代表確有中國和台灣之前選詞的差異。
  3. 維基百科全書是以知識為本體,「日據」或「日治」一詞為台灣史、中國近代史及東亞現代史知識單元,有從史觀考量出發的(如王仲孚),亦有從主體性出發的(如陳儀深),都是有學術知識為基底的觀點。
  4. User:Snorri是真心要把此詞的擁有權或代表者(我已於上述談此詞擁有權或代表者的問題之所在,此為假設推論),那麼此詞的權威者在台灣我會傾向是學界,或者是在台灣學界中最高的研究機構中研院,中研院有學術自由的保障,和行政院下的教育或其他單位比較來,不會因政黨輪替受到像馬政府決定公文使用日據而不是日治的問題。從新聞看,很清楚在台灣的學術自由下的學術共識是以「日治」一詞來描述日本殖民統治,而「日據」一詞指軍事性佔領,而『教育部規範的課綱標準為「日本殖民統治」,「日治」是通用語,「但也沒有說『日據』不行。」不排除「日治」與「日據」並陳』。那麼User:Snorri應該接受此台灣權威學術及教育單位的區分和偏好。而命名常規中的通用語是「日治」代「日本殖民統治」。(不過我懷疑User:Snorri只是選擇性使用台灣政府的名從主人一詞,這個以後可以再觀察。)
  5. 就個人在中研院社會所訪問一年的經驗,我看到的文獻和參與的討論會都是使用日治,這和媒體報導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員陳儀深的斷言:「以日治取代日據,是多年來台灣歷史學界的共識」一致[9],所以就本人主張是回歸知識來源而非政府態度來看,我會主張台灣歷史學界的共識來命名。
  6. 不管是本人主張的出發點(回歸知識來源),還是Snorri主張「名從主人原則」,我的判斷都是應該以台灣歷史學界的共識為主、教育部的為輔,而政府公文實在是一手來源,並非可靠的二手和三手來源,而能擁有或代表日治/日據一詞的,充其量也是台灣歷史學界而不是馬政府。知識高於政治。
  7. 當然,就回歸知識來源說,我不排斥若中國大陸有學術共識是日據為主,中文維基給大陸用戶去做地域詞轉換 日治->日據 的轉換。(但我以知識觀點來看,是比較買日據為軍事佔領和日治為殖民統治的區分概念)。但我的知識觀點雖有理,但若有中國大陸維基編輯能證明中國大陸的學術共識是日據,進而要求地域詞轉換,我會給予尊重。
  8. 說到最後,這問題的本質就很清楚,要對知識來源的尊重?還是偶而選擇性的使用一手來源官方資料的政治表述?這就很清楚。若User:snorri這麼相信馬英九政府的名從主人原則,那麼馬英九從台北市市長以來的文字政策就是以「正體」代替「繁體」一詞,若真的要適用名從主人原則,涉及的主體事物的擁有者或代表者的話,那麼馬英九及其政府擁有「正體」代替「繁體」一詞,是否能取代中國大體丟棄不用的「繁體」的主體事物,成為其「正名」運動的主人,就很清楚。個人還是覺對,中文維基百科還是以獨立的學術產出的主體為佳,不用去太涉入一些政治干預知識的動作。我的立場同樣也適用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中討論的英治時期或英屬香港。--❦維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1月23日 (六) 08:38 (UTC)
有人表示不理解我舉另外的有關「正體」代替「繁體」的脈絡,在此補上一句Snorri說過的話:
嚴正聲明:繁體字不是只有台灣正體一種。使用台灣正體來代替所有繁體或傳統漢字 是對港澳以及歐美華人的文化侵略。—Snorri(留言) 2013年11月19日(二) 01:04
--❦維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1月23日 (六) 10:00 (UTC)
以上這一大堆歪理說完,居然還引用了我的話,真是煞費苦心。不過仍舊是不值一駁。管理員選擇性封禁,只會越來越令人心寒。—Snorri留言2013年11月23日 (六) 10:41 (UTC)

我建議你把哪部分是歪理說出來,好好地進行駁斥,而不是丟下一句話就跑。那只會讓人感覺你心虛。另外,你被封禁的理由已經在上面顯示得很清楚。破壞條目被封禁是自然而然的結果。幻滅似影留言2014年1月23日 (四) 03:38 (UTC)

日據的評價和影響

無題

關於目前正在發生的編輯戰

這句話應該被刪去

反對「日治」說法

TO Destiny1895

關於戰後所謂台灣人的「日殖情結」

編輯請求

編輯請求

建議改名:「台灣日治時期」→「臺灣日治時期」

關於引言中的「皇民化」等爭議措詞

引用來源

敬告Barter84

台灣日治時期與皇民化

編輯內容和引用來源不符合

編輯請求:「日治」應改為「日據」

外部連結已修改

討論及申請解除Outlookxp對本文金融一節,及臺灣銀行券一文的不當保護

使用類似通用名稱?

編輯請求

編輯請求:「日治」應改為「日殖」或「日據」

編輯請求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請求 2019-03-15

臺灣問題:「攻占海南」 vs 「海南解放」

建議

關於台灣日治時期和台灣詞條中涉及日治內容有「殖民」為用詞不當

「日本統治的終結」段落

《台灣日治時期》「日本統治的終結」段落

2020年11月27日的保護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