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閱讀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Google閱讀器(Google Reader)曾是Google公司旗下一個基於網絡的聚合器,能在線或者離線閱讀Atom和RSS。英文版的Google Reader於2005年10月7日通過Google實驗室發布,2007年9月17日成為正式版。中文版的Google閱讀器大約在2007年9月18日左右發布。
2013年3月13日Google宣布,作為第二個春季大掃除計劃之一,Google閱讀器因用戶數量逐年下降,於2013年7月1日終止服務,用戶有3個多月的時間導出自己的數據。[1][2][3][4]
2001年初,谷歌軟件工程師克里斯·維瑟雷爾(Chris Wetherell)啟動了一個名為JavaCollect的項目,提供基於網絡上RSS消息源的新聞門戶。隨後,他領導一支小型團隊從事了另一個類似項目,於2005年10月7日推出了經過改進的產品,即Google Reader。
2006年9月1日,Google Reader發布了新版本,包括改版界面設計,並引入新功能,例如統計未讀條目數量,標記所有條目為已讀,新的基於目錄的瀏覽方式,以及幫助用戶一次查看多個條目的擴展視圖。此外,新版Google Reader也引入了分享功能,用戶可以向其他人分享條目。
2007年1月30日,Google Reader開始支持來自YouTube和Google Video的視頻內容。
2007年9月17日,谷歌產品營銷經理、隨後成為Instagram創始人的凱文·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宣布,Google Reader從谷歌實驗室中畢業。但之後的五年多就再也沒發布大的更新。
谷歌在2011年推出社交網絡Google+時,將其與Google Reader進行了深度整合。用戶可通過Google Reader將內容鏈接公開分享,或分享到如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台,Google+出現後也被整合到分享平台中。隨着新興社交平台的出現,Google Reader所不具有的交友、關注等功能成為短板,但Google Reader仍有一大批忠實用戶,以此訂閱和發現互聯網上的精彩內容。
2013年3月13日,谷歌技術基礎設施高級副總裁烏爾斯·霍爾澤(Urs Hölzle)宣布,Google Reader將於2013年7月1日關閉。[5]
與Google Reader同時或之後亦有若干具類似功能的服務,如鮮果閱讀器、Feedly、Inoreader、Digg Reader等。但RSS訂閱服務的弱化也非常明顯,微博客和微信公眾號等取代博客成為流行的內容分享平台,更多的網站通過RSS只提供內容概要,包括紐約時報中文網、FT中文網等,果殼網等網站關閉了RSS訂閱服務。
谷歌閱讀器的界面在2006年9月28日進行了重大調整。產品經理尼克·鮑姆(Nick Baum)在接受羅伯特·斯考伯(Robert Scoble)的採訪中表示:這次重新設計是一種趨勢,條目的聚合應更加適合於公眾的口味。[6]然而新版本的設計師凱文·福克斯(Kevin Fox)發現,對於習慣「流」式閱讀(即不分類的瀏覽所有新消息[7])的用戶,原先的版本是最理想的。新版本在設計中考慮了大多數讀者的閱讀習慣,提供不同的分類閱讀方式,包括消息來源、組、標籤、文件夾或「必須閱讀」等。
新版谷歌閱讀器的新功能包括:
和Gmail一樣,Google閱讀器利用Javascript定義了一些快速鍵,讓用戶可以直接以鍵盤進行某些操作。提高效率,在光標不在輸入框的情況下,按下「?」鍵就會顯示出快捷鍵窗口。
在谷歌閱讀器中,用戶可以既可以直接輸入RSS或Atom的URL,也可以通過搜索功能添加訂閱。每個消息來源的未讀條目數會自動更新並在左欄中顯示。條目列表可以按日期或相關性進行排序。每個消息來源都可以加上數個用戶定義的分類標籤。被加上星標的條目可以單獨列出。
訂閱的項目和文件夾可以用上下拖動的方式整理須序。
用戶可以在谷歌閱讀器中共享訂閱的條目。先前版本的共享功能由兩種方式實現:一是發送電子郵件,將共享條目的鏈接通知給其它用戶;二是建立一個網頁列出賬戶中共享的所有條目。2007年10月,谷歌改變了該共享策略,用戶只要將條目標記為共享,用戶的Google Talk中所有的聯繫人就可以看到這些條目。[10]這一功能由於未提供關閉的選項而遭到了用戶的批評。[11]用戶頁面中共享條目的URL含有一個隨機的字符串,谷歌稱這是一種限制共享的方式,只有得到了你給的鏈接,其他用戶才能訪問你的共享。 2011年11月開始,谷歌閱讀器進行大規模改版,把Google+整合進閱讀器。通過新增加的「+1」按鈕,用戶可直接將在谷歌閱讀器中看到的新聞分享給其他Google+好友。「+1」按鈕取代了谷歌閱讀器中此前已具有的「共享」及「帶備註的共享」等按鈕。[12] 但這一舉動引起了很多老用戶的不滿。[13]
由於Google閱讀器支持SSL加密連接且其服務器不在中國大陸境內,故有部分用戶通過加密連接來規避防火長城的內容審查,並訂閱被防火長城封鎖的境外新聞媒體網站。故此當局透過間斷性打斷Https連接來干擾用戶使用閱讀器,並且封鎖google.com/reader/view/feed/。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