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清朝学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康熙三十年(1691年),年僅二十歲的黃叔琳考中辛未科進士。清初,南方文風鼎盛,殿試第一甲多為南方人,本次考官張玉書、陳廷敬、李光地、王士禛等人,又初評全椒縣吳昺第一,金山縣戴有祺第二,海寧縣楊中訥第三。康熙帝以為第一甲長期沒有北方人,特地升黃叔琳為第三名(探花),以楊中訥為第二甲第一名。[1]授翰林院編修,累遷翰林院侍講。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因父喪丁憂去職。守喪結束後復官,升侍讀、山東學政、鴻臚寺少卿。此後歷任通政司參議、奉天府丞兼學政、左僉都御史、太常寺卿、內閣學士,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升任刑部右侍郎。雍正改元,調吏部,偕同兩淮鹽政謝賜履前往湖廣,與總督楊宗仁評議鹽價,革除陋規。雍正二年(1724年),任浙江巡撫,興修水利。不久,陳世侃家人和肉鋪商人賀懋芳發生口角,陳世倌指使黃叔琳在公堂之上直接杖斃賀懋芳,導致杭州民憤。被彈劾受賄撤職,赴海塘效力。[2]
乾隆元年(1736年)復官,任山東按察使。次年遷布政使。乾隆四年(1739年)母喪丁憂去官,守喪期滿後,復官,任詹事府詹事。不久後,又因被人彈劾在山東任內多有失職,遭到奪官。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已六十年,重赴恩榮宴,加侍郎銜。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卒。[3]。
黃叔琳博聞強識,藏書豐富,深諳經史。與方苞友善。著有《硯北易鈔》十二卷、《詩統說》三十二卷、《周禮節訓》六卷、《夏小正傳注》一卷、《史通訓故補註》二十卷、《文心雕龍輯注》十卷,另有《宋元周易解提要》、《易解別錄》、《宋元春秋解提要》、《顏氏家訓節鈔》、《硯北雜錄》、《硯北叢錄》、《硯北易鈔》、《硯北雜錄》、《養素堂詩文集》等。
據清朝李氏《求己堂集》記載,黃叔璥的父親黃芳洲先生,康熙年間在回陽縣當教諭,與夫人一起都喜歡行善積德。他在任當官時,曾捐錢出刊刻印《金剛經》、《太上感應篇》、《陰騭文廣義》各經文數十部。他的夫人也隨喜捐錢印贈《玉歷寶鈔》一千本,廣為布施印送。並且時常買魚、鳥放生,其數成千上萬。夫婦倆生有五個兒子:叔琳是康熙辛未年的探花,叔璥是康熙己丑科的進士,叔琪是康熙乙酉科的舉人,叔琬是康熙己丑科進士,叔瑄是康熙癸巳科秀才,都獲得了很高的學歷和功名。[4]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