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淳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淳熙(約1820年[1]—1861年6月22日),字子春[2]江西省饒州府鄱陽縣豐田村人。清朝政治人物,湘軍人物。道光丁未進士,以知縣即用,因在湖南圍剿太平軍有功,擢升道員,隨駱秉章赴四川鎮壓李永和藍朝鼎反清起事,咸豐十一年(1861年)在二郎場之戰中遇伏身亡。朝廷追贈布政使銜,諡忠壯[3][4]

Quick Facts 黃淳熙, 籍貫 ...
黃淳熙
大清道員果毅營統領
籍貫 江西省鄱陽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子春
諡號 忠壯
出生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
江西省鄱陽縣豐田村
逝世 咸豐十一年五月十五日(1861年6月22日)
四川定遠二郎場
出身
  •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科舉人
  •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同進士出身
經歷
  • 湖南即用知縣(道光二十七年)
  • 會同知縣
  • 綏寧知縣
  • 以疾辭職回鄉
  • 湘鄉知縣(咸豐七年)
  • 丁憂卸任閒居湘鄉
  • 以剿太平軍之功升知府候補(咸豐九年)
  • 擢升道員(咸豐十年)
  • 統領果毅營三千人(咸豐十年)
  • 加布政使銜(追贈)
  • 加內閣學士(追贈)
Close

生平

入仕

黃淳熙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考中丙午科舉人,次年聯捷成丁未科進士,位列張之萬榜三甲第二十六名。以即用知縣分發湖南,先後代理會同綏寧等縣縣令。

閒居及復出

淳熙為人剛直,不苟言笑,因遇事據理力爭,不肯屈就,難合於時,故稱病辭職閒居,閉門讀書。咸豐三年(1853年),湖南巡撫駱秉章知其賢能,強使其出仕。咸豐七年(1857年),代理湖南湘鄉知縣,政績卓著,不久因父喪卸任。因鄱陽已被太平天國佔據,故舉家移居湘鄉。曾國藩籌辦浙江軍務,曾親自登門,請其參與軍事,婉辭不就。

軍旅

咸豐九年(1859年)春,太平軍石達開部進兵湖南,淳熙應駱秉章徵召,募集鄉勇一千六百人,協防長沙。石達開部由寶慶轉戰嶺東,分兵攻江華,淳熙赴援,擊敗太平軍將領何文彪等,進而追擊至江藍廳敵營。同年九月,馳軍百餘里,在湖南、廣東交界的牛尾嶺、杉木根、黃馬寨等地焚毀敵營,殲滅賴裕新部。因功晉升知府,等候補缺。咸豐十年(1860年),率師防堵永州道州綏寧靖州等地,連戰連捷。十一月,追剿彭大順部,收復宜章桂陽兩城,經新任湖南巡撫翟誥保奏,擢升道員,所部增至三千人,號「果毅營」。[4]

前任湖南巡撫駱秉章已於同年七月奉旨前往四川督辦軍務,鎮壓李永和藍朝鼎反清起事,並徵調淳熙隨同前往。不久,湖南撤防,淳熙即率領所部三千人入川。[3]

戰歿

咸豐十一年(1861年),李永和部將張第才何國梁等圍攻順慶府(今南充),黃淳熙奉命赴援,順天軍轉而攻打定遠(今武勝)。五月十一日(6月18日)淳熙率兵追嚮定遠,次日在姚店遭遇順天軍,大獲全勝。何國梁戰死。次日,順天軍餘部向北往潼川撤退,在二郎場與援軍會合,並在此屯駐。[5]

淳熙立功心切,於五月十四日(6月21日)夜打聽到順天軍行蹤,連夜率兵追趕,黎明時到達二郎場附近,兵分三路前行,進入順天軍埋伏,兵士大亂,淳熙縱馬突圍時,馬匹陷入泥沼。淳熙坐在地上,以佩刀手刃數人,[6]最終受傷被俘,既而被押至空場。敵人令其下跪,淳熙罵道:「逆賊,豈有堂堂太守肯為汝屈以求苟活耶!」敵人大怒,將其肢解,並將遺體焚毀。[4]

身後

其事上聞,朝廷追贈布政使銜,予騎都尉世職。又加贈內閣學士,在順慶府城及遇難處建立專祠祭祀。《清史稿》及同治《鄱陽縣志》皆有其傳。[3][4]

家庭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