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帝陵是中國傳說時代君主黃帝的墓葬。黃帝傳說本非信史,現在中國境內有多處黃帝陵[1][2],又有已無法考證的漢時上郡陽周縣黃帝陵[3]:25。
自唐代起,黃陵縣黃帝陵成為官方認可的黃帝陵。宋明清,至近代沿襲[4]:5。進入21世紀後,包括黃帝陵、黃帝祭[5][6]等爭議,成為陝西、河南兩省的「黃帝之爭」[7][1]。是中國各地常見名人故里、墓葬的爭議。有觀點認為,各地出現紀念性陵廟,均無真身屍骨,沒有必要爭論真假。各地應從大局利益出發,遵守歷代以來、約定俗成的陵廟祭祀地點,「擺脫瑣細的分割,鞏固歷史形成的統一」,則有積極意義[4]:23。
《史記·五帝本紀》記「黃帝崩,葬橋山」。橋山所在,中國學界無定論,有多種說法[3]:17。《爾雅》曰:「山銳而高曰橋也」,或曰:水從山底經過為橋。故「橋山」得名於一種「到處都可以找到」的地形[4]:4。
漢時,在上郡陽周縣曾有黃帝陵。《史記·孝武帝本紀》記漢武帝「乃遂北巡塑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澤兵須如」。《漢書·王莽傳》記,王莽曾「遣騎都尉囂等,分治黃帝園,位於上郡橋畤」。顏師古注釋,橋山之上故曰橋畤。到晉代,史地學者仍認為黃帝陵在漢代上郡陽周縣南部的橋山上[3]:17—18。
北魏時,以漢代北地郡泥陽縣地為陽周縣。趙興郡陽周縣下記有橋山、黃帝陵。唐朝時,趙興郡陽周縣為寧州真寧縣。《括地誌》記寧州東境子午山即橋山,上有黃帝陵[3]:28。
唐朝大曆年間,寧州東鄰的坊州官員——鄜坊節度使臧希讓上奏,坊州有黃帝陵闕,列入祭祀。後世,在坊州中部縣黃帝陵致祭。1944年,改中部縣為黃陵縣[3]:28—29。
中國現在黃帝陵數量不詳。2010年時,有作者稱「眼下全國有十多個黃帝陵[8]」。陝西省子長市境內雖無黃帝陵建築或遺蹟,但認為境內高柏山即是橋山。在李家岔鎮曹家坬村南、高柏山最高峰新建始祖廟[9]。
黃陵縣黃帝陵始建年代不詳。《唐會要·卷二十二》記,唐朝「大曆五年(770年)四月,鄜坊節度使臧希讓上言。坊州軒轅皇帝陵闕。請置廟。四時饗祭。列於祀典。詔從之。」[3]:28—29。北宋初年有過修繕。開寶五年(972年),將黃帝廟從橋山西麓移到今址[4]:5。明廷考查此處黃帝陵廟後,亦定期派官員祭祀黃帝[6],清代沿襲[4]:5。
進入2000年代後,中國地方政府推動本地舉辦各類公祭活動。2004年開始,由陝西省人民政府主辦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2008年兩會期間,四名陝西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出議案,要求將公祭活動升格為國家級。與黃陵縣爭奪國家級黃帝祭的競爭者為自認是黃帝故里的河南省新鄭市[5][6]。
靈寶黃帝陵又稱荊山黃帝陵[1],位於河南靈寶市西20公里荊山黃帝嶺。2000年,列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炎黃春秋》雜誌副總編徐慶全認為,「儘管靈寶黃帝陵有充分的證據,但較黃陵縣相比,在地理位置上失了一籌。黃陵縣因地處西北,在國共合作抗戰中,國共兩黨祭祀黃帝陵成為凝聚民族力量的象徵。而此時,河南尚在抗日前線。因此,日後政治上對黃帝陵的認定,也就只能在黃陵縣了[2]」。
涿鹿縣黃帝陵[1]與《魏書》記載的北魏皇帝巡視廣寧郡、觀溫泉、祭黃帝相關。北魏時,涿鹿縣為廣寧郡廣寧縣。有研究者指出,《魏書》、《水經注》僅記廣寧橋山有黃帝祭堂,並無黃帝陵[3]:30—31。
平谷黃帝陵[2]或稱魚子山黃陵。有研究者認為相關傳說出現在明代。即《大明一統志·卷一》所記「魚子山,在平谷縣東北一十里,上有大冢,雲軒轅黃帝陵也。」[3]:29—30
為於香港粉嶺火車站東側約一公里處,主要為骨灰龕,底層祭祀黃帝、孔子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