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聲(英語:Tan Kim Seng白話字Tân Kim-seng;1805年—1864年),新加坡華人富商。

Thumb
海濱公園英語Esplanade Park陳金聲噴泉塔是新加坡政府建設,以紀念陳金聲對新加坡首個供水系統的貢獻。

生平

陳金聲,號巨川,祖籍福建永春豐山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清嘉慶十年1806年11月18日(丙寅十月初九日辰時[1])出生於馬來亞的馬六甲[2]。其祖父陳臣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為新加坡開拓者之一。陳臣留在1757年從福建永春南下馬六甲創立豐興。後在當地娶了姚淑慎(中國出生)[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父親陳瑞布生於馬六甲幼年回中國讀書,和蔡八娘結婚。父親陳臣留去世後回到馬六甲繼承家業,另娶中國出生的吳侃娘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1784-1858)為妻。

陳金聲的父親除繼承祖業經營農墾外,還開設來興號店鋪兼營商業,家境雖然不算富裕,但他秉承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很重視孩子的教育,讓陳金聲到私塾就學。由於從小就在優越的教育環境中成長,陳金聲自小便能夠掌握中、英、馬來三語,而這種語言上的優勢更成為他商業成功的關鍵因素[3]

1819年,陳金聲從馬六甲到新加坡,起初開辦金聲公司,後來業務逐漸擴大,購置「豐興號」輪船,開展海外貿易。數年後,他又在馬六甲和上海開設分公司,從此富甲星洲,成為新加坡華僑福建幫的領袖[3]積資不下二百萬元,在新加坡稱為首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他在1864年以58歲世壽離世時,已經是新加坡和馬六甲最有錢的華商[4]

1844年,與陳篤生合作創辦陳篤生醫院。1850年,受封太平局紳士。

他是最早在新加坡興學辦中文教育的先驅人物。1849年陳金聲和本地11名海峽華人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僑領創辦「崇文閣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在直落亞逸街天福宮的左殿)是新加坡首所華文學塾[5]1854年,陳金聲認為建在天福宮旁的第一所義學堂崇文閣(1849)依附於寺廟,有礙發展,於是捐獻1710元購置地皮,加上其他土生華人僑領11人合捐的6345元及其他124人士的3900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建立了萃英書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857年,任新加坡稅務局秘書。1864年,任陪審員。

陳金聲獨資建造新加坡河上游的金聲橋於1862年建成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及馬六甲陳金聲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鋪設金聲路[6]

陳金聲以慈善為懷,力倡創設自來水,慷慨捐出巨資1.3萬元(合現在的數千萬新元),敦促英政府興建麥里蘭自來水庫,由武吉智馬河引水至新加坡市區[7][8][9]。1882年,政府為紀念他的功績,特在紅燈碼頭建立了陳金聲紀念噴泉,後來那裡興建郵政局的浮爾頓大廈,1905年噴泉被搬到Battery路,之後在1925年又被搬到近伊麗莎白女王步道(Queen Elizabeth Walk)[10][11]位於海濱公園的綠地上[12]

他在新加坡擁有不少房地產[13][14],在直落亞逸街有房產,在菲立街、嘉賓達街等地段均有置業。這些黃金地段的房產,其子女都分得部分產權。《遺囑附錄》亦強調後世子孫如果放棄華人禮俗信仰而改信其他宗教,則無權繼承遺產。[15][1]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