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翼鳥(學名:Longipteryx)是白堊紀早期的一種鳥類。其下只有一個物種:朝陽長翼鳥。其遺骸是在中國遼寧朝陽市的九佛堂組發現。除了接近完整的完模標本外,也有發現另一組完整的骨骼及其他獨立的骨頭,包括肱骨及叉骨。[2]
朝陽長翼鳥 化石時期:早白堊紀,
| |
---|---|
北京自然博物館館藏的長翼鳥化石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演化支: | 鳥翼類 Avialae |
演化支: | †反鳥亞綱 Enantiornithes |
科: | †長翼鳥科 Longipterygidae |
屬: | †長翼鳥屬 Longipteryx Zhang et al., 2001 |
種: | 朝陽長翼鳥 L. chaoyangensis
|
二名法 | |
Longipteryx chaoyangensis Zhang et al., 2001
| |
異名 | |
Camptodontornis yangi? (Li et al., 2010)[1] |
特徵
長翼鳥的體長約15厘米。喙很長,比頭部還要長,尖端有一些起鉤的牙齒,雙翼也如其名般很長及強壯。它們仍保有兩雙較長及分開的手指,指上有爪,而拇指亦粗短,但它們卻有發育完好的飛行結構,加上令鉤突可令肋骨籃更堅硬。它們的爪及趾都很長及強壯,但腳較短。總的來說,它們飛行及站立的能力對於陸生動物而言非常複雜。[2][3]
完模標本保留了很多羽毛的輪廓。不過保留下來的都只是身體上的羽毛、翼底及絨毛,而非飛羽。[2]其發展完好的飛行結構顯示它們能夠飛行。有可能完模標本死亡時正值換羽,故沒有保留飛羽。另一方面,孔子鳥也有類似的化石化情況。不幸的是完模標本的尾巴受到破壞,尾羽並沒有被保留下來,而尾綜骨在其他標本中顯示似乎完整。[2]特別的是像今鳥亞綱的尾羽並未曾在反鳥亞綱中發現。[4]
習性
長翼鳥可能是吃魚類、甲殼類或其他水生動物,與現今翠鳥的生態位最接近。[2]不過,其習性及生態系統必然與其他同期的近親有所不同。
分類
長翼鳥的分類並未明確。雖然它們有時被分類到反鳥亞綱中[2][5]或是反鳥亞綱下的特有類[6],但它們有可能是反鳥亞綱的基群,原羽鳥的後裔。[7]其祖徵非常完整,而獨有衍征則較接近現代。[2]
現時將長翼鳥分類到自己的長翼鳥目及長翼鳥科中。[2]但其準確關係及近親也都未明,而朝陽長翼鳥的系統發生學位置也不明。後來發現的長嘴鳥似乎與它們比較接近,可能同屬一個分支。[6]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