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核球是指銀河系中央的鼓起部分,是一個三軸橢球體[1],可能形成於約100億年前。其長軸長度約為1.14萬光年,中心為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2]。太陽距離核球中心約27000光年。[3]

Quick Facts 最大直徑, 幾何形狀 ...
銀河系核球
Thumb
這張藝術效果圖展示了從幾乎邊緣以及與地球上截然不同的角度看銀河系的樣子。中央的核球顯示為一個花生形狀的發光恆星球體,螺旋臂及其相關的塵雲形成一條狹窄的帶狀結構。
最大直徑約1.14萬光年
幾何形狀三軸橢球體
形成時間約100億年前
內含恆星數約400億
Close

核球中包含大量由於恆星相當擁擠造成星際塵埃增溫而產生的年輕熱星,有很強的紅外線輻射。核心部分恆星間的距離約為800AU[4]

內部天體

銀河系核球內部約有400億顆恆星[5],約佔銀河系內恆星的10%~40%[6][7][註 1]

人馬座A*

人馬座A*是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質量約為4.154±0.014百萬太陽質量[8],直徑約為2350萬公里。[9]

HP 1球狀星團

Thumb
HP 1球狀星團,由雙子南望遠鏡拍攝

HP 1球狀星團位於銀河系核球內部,年齡達到128億年,距太陽系約21500光年,是迄今已知宇宙中最老的星團之一。[10]

1997年,天文學家曾利用星團中的紅巨星估測出的HP 1年齡達138億歲,與宇宙年齡相當。但天文學家克貝爾(L.O. Kerber)等人使用智利的雙子南望遠鏡改善大氣扭曲造成的影響,獲得迄今解析度最高的HP 1星團觀測訊息後,修正了它的實際年齡。克貝爾等人又從雙子南望遠鏡和哈勃太空望遠鏡以往的可見光觀測影像辨認星團中最暗的恆星,並從歷史資料中找出十一顆天琴座RR型變星,測量出了它與太陽系間的距離。[10]

發現

2012年,歐洲南方天文台的天文學家利用可見光和紅外巡天望遠鏡(VISTA)的觀測數據列出了銀河系中心的1.73億顆天體,其中包含約8400萬顆恆星。[11]

2010年,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的沈俊太團組利用最新銀河系核球視向速度巡天計劃(Bulge Radial Velocity Assay,BRAVA)的觀測結果,結合高精度多體模擬來研究銀河系的動力學結構,證實了銀河系的盒狀核球其實是側面看到的銀河系的棒,並且發現銀河系幾乎是由一個純星系盤演化而來,並不包含一個顯著的由星系並和形成的經典核球。[12]2014年,他們又利用銀河系核球的數值模型檢驗了APOGEE預觀測的結果,並對APOGEE團隊高視向速度恆星冷流起源的結論提出了質疑,並且做出了新解釋。兩項科研成果均已以通訊快報的形式正式發表在國際核心期刊《天體物理雜誌》(ApJL)上。 [13]

2020年11月27日,[14]智利卡托利卡大學的天文學家Manuela Zoccali等人利用歐南天文台超大望遠鏡觀測銀河系,發現銀河核球是在至少100億年前、宇宙還相當年輕的時期,經由一連串的恆星遽增過程形成的。[15] 

參考來源

註釋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