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獅面狨學名Leontopithecus rosalia)也叫金狨,是捲尾猴科的一種新世界猴。原產於巴西大西洋沿岸地區。為瀕危物種,野生金獅面狨大約有70隻分布在巴西東南部的三個地區,圈養數量約為490隻,分散在150個動物園[2][1]

Quick Facts 金獅面狨, 保護狀況 ...
金獅面狨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靈長目 Primates
科: 捲尾猴科 Cebidae
屬: 獅面狨屬 Leontopithecus
種:
金獅面狨 L. rosalia
二名法
Leontopithecus rosalia
(Linnaeus, 1766)
Thumb
異名
  • aurora Elliot, 1913
  • brasiliensis Fischer, 1829
  • guyannensis Fischer, 1829
  • leoninus Pocock, 1914
  • marikina Lesson, 1840
Close

生理特徵

Thumb
金獅面狨近觀

金獅面狨名字來自亮紅橙色毛髮,臉和耳朵周圍超長毛髮,使其顯得與眾不同的鬃毛[3]。金獅面狨面部是黑色的和無毛的。普遍認為,金獅面狨的毛色來自陽光和食物中的類胡蘿蔔素[4] 金獅面狨是狨亞科中的最大的物種,通常長約26厘米,重約620克,雌雄在體型上幾乎沒有差別。如所有新世界猴一樣,金獅面狨也有鋒利的爪子,不像包括人類在內的靈長目動物一樣長着平指甲。[5] 鋒利的爪子使金獅面狨抓住樹幹,也使它能夠四足沿樹枝行走、奔跑和跳躍。[6] 因此,金獅面狨移動不像靈長目動物,更像松鼠。

棲息地和分布

金獅面狨分布範圍很有限,隨着時間推移,巴西原金獅面狨棲息地只剩下2–5%。[7] 今天,金獅面狨棲息地限於巴西東南部熱帶雨林里三個小的區域:波蘇達斯安塔斯生物保護區英語Poço das Antas Biological Reserve法曾達聯合生物保護區和私人放生地[2]。1972年估算金獅面狨數量為400至500之間,到1981年,數量降至低於200,1995年調查結果為,野外金獅面狨數量至多僅有400。金獅面狨生活在巴西東南邊境的席爾瓦雅爾丁卡波弗里奧薩夸雷馬阿拉魯阿馬等市。[8] 金獅面狨已經被成功引入到 里約達斯奧斯特拉斯里約博尼圖卡西米魯迪阿布雷烏等市[9]。 金獅面狨生活在海拔300米以下的沿海低地雨林[10]。金獅面狨在山林和沼澤林里也有分布。

習性和生態

金獅面狨每天活躍時間最多12小時,每天在不同的洞穴里睡覺。[11][12]金獅面狨經常遷徙巢穴,群居生活,儘可能減少留下的氣味,減少被猛獸發現的幾率。[13]金獅面狨白天的首要活動是遊蕩和覓食水果,到傍晚回歸巢穴。金獅面狨以樹洞、藤蔓或附生植物等處為穴。巢穴距離地面11、15米(36、49英尺)。氣溫越高降雨越多的季節,由於白天較長,金獅面狨的活動時間也相應變長,回穴時間相應變晚。[11] 在旱季,金獅面狨會花較長時間覓食昆蟲。[11][12]

金獅面狨的突出特徵是在樹皮下覓食和以附生植物鳳梨為食。覓食地點通常分布在它們的巢穴範圍周圍,面積很大,平均為123英畝,這樣才能長期有充足的食物,即便不同群體的覓食點有交疊,衝突也比較小(50%的時間裡在11%以內巢穴範圍內活動)。[14]

金獅面狨是雜食動物,幾乎無所不吃,比如水果、鮮花、花蜜、鳥卵、昆蟲和小型脊椎動物。[11][12]金獅面狨會用爪子靈巧地從裂縫、樹葉、密叢中獲取食物, [15] 昆蟲占金獅面狨食物的10–15%,其餘食物大部分是水果。在雨季,金獅面狨主要吃水果,在旱季,主要吃其他食物,如花蜜和樹膠。[11] 昆蟲不夠吃的時候,金獅面狨也抓小型脊椎動物吃。

社會結構

Thumb
金獅面狨一個家庭可以多達8名成員

金獅面狨是群居動物,成員2-8隻,一般包括1隻成年雄性和雌雄,但也可以包括1隻雌性和2-3隻雄性或1隻雄性和2-3隻雌性。[16]其他成員包括兩種性別的亞成年、未成年和幼年金獅面狨, 這些成員一般是成年金獅面狨的後代。如果有不止一隻成年成員,通常有一隻成年成員處於支配地位,這一地位是通過爭鬥維持的。支配關係與在群體中生活時間長短有關,新加入的雄性面狨受群體中成年雌性面狨支配,雌性面狨的地位從其母親繼承而來。[17] 雄性和雌性面狨在4歲的時候可以離開群體,但是雌性面狨在她們的母親死後,可能取代其母親,負責哺育後代,這也會使育齡雄性面狨離開,很可能是他們的父親。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在面狨父子之間。離開的雄性面狨會加入其他雄性面狨的群體,直到有機會遷移到新的群體。群體絕大多數新加入的成員為雄性。[18] 一隻雄性面狨可能找機會會加入一個雄性面狨死去或失蹤的群體。雄性也可能會靠暴力趕走一個群體的雄性面狨,這常發生在兄弟之間。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只有一種雄性面狨留下來負責繁育後代。群體中雄性面狨也可能在其女兒可以繁育後代時離開群體,這可以避免近親繁殖。[19] 金獅面狨極其有領地意識,會與入侵的其他的群體鬥爭,保護領地邊界和資源。[20]

金獅面狨叫聲為"whine"和"peep" ,分別表示警告和聯盟。[21] 金獅面狨覓食時或爭鬥時向天敵或同類發出"Clucks"叫聲。[22] 金獅面狨遠距離通信時發出"Trills"的聲音,以確定個體的位置。金獅面狨玩耍時發出"Rasps" 或 "screeches"的叫聲。金獅面狨釋放化學物質明示領地範圍,化學物質常由繁殖期面狨釋放,非繁殖期面狨幾乎不釋放這樣的化學物質。 群體中的雄性頭領用氣味標識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可能會抑制其他雄性面狨的繁殖能力。

繁殖

Thumb
母親帶幼兒出行

金獅面狨是一夫一妻制。群體中有兩個成年雄性面狨時,只有一隻可以與雌性性交。有時候一隻雄性可以與兩隻雌性性交,通常情況下,這兩隻雌性是母女。[16] 繁殖是季節性的,與降雨有關。性交高發期在雨季末,在三月末與六月中之間,生產高峰在9月至2月期間的雨季。[23] 雌性在15-20個月大時性成熟,但直到30個月大後才能繁殖。[22] 只有雌性頭領才能繁殖後代,會阻止其他雌性繁殖後代。[24]雄性在28個月大時進入青春期。[23] 金獅面狨孕期歷時4個月,群體集體養育後代。金獅面狨一般情況下一胎生兩個,有時候一胎生三個或四個。母親不能獨自贍養幼仔,需要群體成員的幫助。[25] 群體裡年輕成員可能會失去繁殖後代的機會,但他們在輔助撫養幼仔的時候獲得育兒經驗。[17] 幼仔出生後四周內,完全靠母親養育和攜帶,五周大的時候,呆在母親背上的時間減少,開始自行活動。17周時進入幼年期,開始與群體成員進行社交活動。14個月大時進入亞成年期,開始表現出成年行為。

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金獅面狨與大西洋沿岸森林裡96種植物互利共生,金獅面狨為植物散布種子,植物為金獅面狨提供食物。金獅面狨在領地內到處走動,把植物的種子散布在母體植物遠處,這為種子發芽創造理想條件。種子的分布對森林更新、遺傳變異和瀕危植物的存活非常重要。[26]

捕獵

研究表明,對金獅面狨的捕獵在增加,這使金獅面狨數量顯著減小。[27]1992年調查發現,野生金獅面狨數量為562隻,分屬109個群體。到2003年,平均一個群體有3.6 to 5.7隻個體,密度為每平方公里0.39到2.35個群體[28] 捕獵常發生在金獅面狨的睡覺的巢穴里。金獅面狨大部分巢穴(約63.6%)為樹洞,捕獵者把巢穴弄大,以便攻擊金獅面狨,有時候會包圓整個家庭。金獅面狨喜歡的巢穴是一棵大樹旁邊的活着的樹上的樹洞,並被植物蓋住一小部分洞口。這些巢穴不僅是金獅面狨睡覺的地方,還為其提供保護,並方便覓食。絕大部分樹洞巢穴低於地面,以方便出入。選活樹的樹洞,因為這樣的樹洞更乾燥溫暖,昆蟲少,這樣可以降低患傳染病的幾率。洞口有覆蓋物,以便面狨及時發現捕獵者和天敵,周圍有大樹,這樣可以很快逃跑。[27]由於面狨的棲息地在退化,支持整個群體的樹變得越來越少,有些面狨轉把巢穴設在竹子(17.5%)、藤叢(9.6%)、鳳梨科植物(4.7%)等植物上,這使自己更容易被捕獵。金獅面狨會換巢穴,但不經常。它們更傾向於重複使用能提供保護的巢穴,這使獵人容易鎖定目標。金獅面狨會用氣味標誌自己的巢穴,這樣可以在獵人活動活躍的下午更快地返回巢穴。但是氣味太濃也方便獵人搜尋目標。森林濫砍濫伐愈演愈烈,使金獅面狨的生活空間越來越少,也減少了獵人的搜尋範圍。 [29]

保護

Thumb
波蘇達斯安塔斯生物保護區英語Poço das Antas Biological Reserve鳥瞰圖

金獅面狨面臨的威脅包括非法採伐、偷獵、採礦、城市化和基礎設施建設、物種入侵。1969年, 大西洋沿岸森林里金獅面狨的數量下降到僅150隻。[30] 1975年,金獅面狨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這個附錄里的物種為面臨滅絕危險,這些物種通常是禁止在國際間交易。[31]1982年,金獅面狨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1] 1984年, 美國國家動物園世界自然基金會開始金獅面狨野化放歸計劃,全球有140家動物園參與這項計劃。[30]儘管這一計劃取得一定成功,金獅面狨在1996年依然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1] 2003年,聯合生物保護區已經成功野放一定數量的金獅面狨,減緩了這一物種瀕危的步伐。[32] 但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警告,金獅面狨棲息地嚴重的碎片化會限制這一動物的數量的增長的潛力。[1]為抑制金獅面狨數量銳減的趨勢,多個保護區建設計劃已經開始實施,目的是增加金獅面狨的數量,保持動物園圈養的數量在安全水平。放歸野外的金獅面狨的存活率令人鼓舞,但是棲息地的破壞依然在繼續。

野化放歸

由於金獅面狨棲息地損失嚴重,野生面狨數量在1980年代初達到 瀕危狀況。從1983年起,科學家和生態環保人士付出巨大努力,把動物園出生的金獅面狨放歸大自然。在巴西政府的幫助下,生態環保人士建立了波蘇達斯安塔斯生物保護區英語Poço das Antas Biological Reserve和聯合生物保護區,作為野放地點。野放的目標包括包括增加數量和遺傳多樣性,擴大已有栖息地範圍,引起公眾注意,開展相關教育項目。[33]

野放的第一步是讓動物在動物園內自由活動,但是它們活動的地方會放上像冰箱一樣的巢箱,裡面有它們的食物。它們被放歸到保護區後,還需要接受大量的放歸後培訓和醫療照顧。放歸後的6–18月的時間裡會收到監控,每個群體中有1-2隻成員會裝備上電波項圈,以便監控,所有放歸的動物的身上會打上特殊的標記,以便辨認。[33]

遷移

為了使金獅面狨免於滅絕,一些金獅面狨被從小的孤立的不安全的棲息地轉移出來,送到更大的保護更好的森林,即被遷徙到聯合生物保護區和波蘇達斯安塔斯生物保護區。把金獅面狨遷移到聯合生物保護區的行動開始於1991年。[34]金獅面狨被遷移到新的地方,會面臨患原來栖息地所沒有的新疾病的風險。許多金獅面狨接觸和患上了狨亞科肝炎[35]

儘管面臨疾病的挑戰,聯合保護區內被遷移的金獅面狨的數量從42隻增加到200多隻。巴西所有保護區和牧場裡的金獅面狨的數量已經達到千隻以上。1991年金獅面狨的數量曾低至200餘只。到2025年,保護區內金獅面狨的數量預計會突破2000隻。[34]

棲息地喪失的影響

金獅面狨是原產於巴西大西洋沿岸森林裡的動物。它們最初的棲息地從里約熱內盧州南部到聖埃斯皮里圖州南部。但是隨着森林濫砍濫伐、捕獵、動物貿易等情形的加劇,金獅面狨現在只在里約熱內盧的五個市有分布,絕大部分生活在波蘇達斯安塔斯生物保護區。[28]

森林被分成幾千片,每片森林面積只有整個森林面積的8%。[36] 這直接影響了金獅面狨覓食的範圍,減少了它們能夠獲取的資源的數量。[14]金獅面狨的領地範圍也縮小了。[14]

對幼小動物習性的影響

金獅面狨棲息地對其習性和社交行為也有影響,比如樹的種類對幼小面狨的習性和社交行為就有顯著影響。幼小面狨與各種年齡和種類的面狨的社交玩耍對它們的社交技能、認知和動作技巧的發展具有關鍵作用,還會影響它們面對競爭和捕獵者的方式,它們的玩耍就是對應對競爭和捕獵者的預演。社交玩耍常在大的樹枝(>10cm)上和藤蔓叢(距離地面4米高)中進行,這些地方比較安全。但是森林濫砍濫伐影響了森林的多樣性,減少了玩耍的安全區域。因此,幼小面狨的玩耍活動減少,進而影響了它們對逃生技能的習得。另外,如果在危險區域玩耍,它們面臨捕獵者的危險,造成面狨數量減少。這也威脅成年面狨的生存,因為成年面狨會把幼年面狨圍在中間以保護它們。[37]

近親繁殖的增加

森林濫砍濫伐和碎片化還增大了近親繁殖的概率,因此造成近交衰退和數量下降。[38] 近親繁殖降低了遺傳多樣性的水平和存活率,近親繁殖的後代的存活率低於非近親繁殖的後代存活率。森林碎片化還降低了個體離群而走的可能性,結果造成與其他群體個體繁殖後代的可能性。[39] 生育推遲和領地的減少和短缺會給離群的金獅面狨尋找充足資源和領地帶來很大壓力,這樣脫離群體就變得非常有風險和耗費精力,無力再繁殖後代。[40]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