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和子(又稱許永新、永新娘子),吉州永新人,唐玄宗時期宮廷歌伎,擅長女高音。其生平未載於正史,最早出自晚唐時期段安節的《樂府雜錄·歌》。其事跡多記於野史和民間傳說,有可能和當時另一著名歌伎念奴為同一人。
生平
許和子,又名子和,是吉州永新一樂師的女兒,能歌善舞,「既美且惠」。735年被選入宮廷,編入教坊「宜春院」,充為歌伎,藝名為「永新」。許和子很有歌唱天賦,亦虛心好學,很快在宮廷中有了名氣。她的歌清新自然,「能變新聲」,將江南民曲融入到宮廷音樂中,獨樹一幟[1]。有記載「宮妓永新者,善歌,最受明皇寵愛。每對御奏歌,則絲竹之聲莫能遏,帝嘗謂左右曰:『此女歌直千金。』」
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樓歡宴,觀眾多達萬人,喧譁聚音,場面失控,皇帝不悅。高力士獻策讓許和子出場,她歌聲悠揚婉轉、清脆宏亮,「喉轉一聲,響傳九陌」。全場立即寂然,歌罷,掌聲如雷,從此「永新善歌」之名傳開,可見許和子音色之美,感染力之強。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洛陽、長安相繼淪陷,「六宮星散」。許和子在逃難途中與一士人結為夫妻,流落到廣陵,曾被金吾將軍韋青聽到在河邊唱《水調歌》,故人於亂世中相逢,二人既哭且悔。不久丈夫死去,生活更加困苦。戰亂平息後,她與養母回到了長安,後淪落風塵,卒年不詳(死時應有四十多歲),臨死前言「阿母錢樹子倒矣!」。
唐人馮詡子《桂苑叢談》中記載後人為紀念許和子,把她的歌曲編為國樂曲,取名《永新婦》。
現今吉安市文山步行街有一銅雕「一曲動天子」,即是許和子的雕塑。
相關影視
參考
外部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