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聯合勤務學院,位於北京市,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
Quick Facts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聯合勤務學院, 創辦時間 ...
Close
- 1951年,創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後勤學校。
- 195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軍機關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高級步兵學校,隸屬西北軍區。
-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後勤部部長楊立三提出「創辦高層次、正規化後勤院校,培養高層次、專業化後勤指揮人才」的辦學思路,該思路很快獲得中央領導及軍委首長認同[1]。
- 1952年5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簽署命令,正式批准創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後方勤務學院」,直屬中央軍委領導。該學院由原高級後勤學校與西北軍區第一高級步兵學校遷北京的部分合併組成,與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並稱為「三大學院」[2][3][1]。
- 1953年2月1日,後方勤務學院在北京舉行成立暨第一期開學典禮[1][2],典禮上宣讀了訓詞,訓詞指出了後勤工作的重要地位,並首次提出了後勤是專門的科學。後方勤務學院第一批教官有解放軍幹部、進步青年、國民黨起義軍官、蘇聯專家。學院按照「兩共一專、突出專業」「勤務為主,技術為輔」「以師為重點」這三項原則,開展本科及專科教育,舉辦短訓班及高級速成班。學院科研工作按照「以教學為中心做好各項工作」的要求,確定將教材建設作為學院創建時期的中心任務,6個月編出91本教材。1954年8月,學院抽調人員協同科研部編寫《朝鮮戰爭後勤工作經驗匯編》[2]。
- 1953年1月31日,毛澤東主席親自給後方勤務學院頒發《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訓詞》:「對於現代的軍隊,組織良好的後方勤務工作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任何輕視後勤工作,以為後勤工作不是重要的專門科學,不需要有系統的學習、不需要精通業務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我們必須學習蘇聯軍隊完整的後勤工作建設,研究朝鮮戰爭中後勤工作的狀況和經驗,以達到我軍後勤工作現代化和正規化的目的。」[1]
- 1955年,學院第一期學員畢業,彭德懷、賀龍、聶榮臻等領導親自到學院祝賀,參加畢業典禮。1950年代至1960年代,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接見學院畢業學員及先進工作者[1]。
- 195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後方勤務學院油料中級班分出,參與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校(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
- 196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後方勤務學院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
- 196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營房系、油料系分出,參與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
- 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軍械勤務系併入。
- 1969年9月,學院撤銷[2][1]。參與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政治大學。
- 1977年,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鄧小平在軍委座談會上將軍隊教育訓練提高到重要戰略地位,親自批准恢復因「文革」而停辦的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後勤學院三大學院,並要求「把學校辦好,讓多一點人進學校」[2][1]。
- 1977年11月,中央軍委決定恢復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直屬中央軍委領導,行使大軍區級權限[1]。該學院以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政治大學後勤係為基礎組建。
- 1985年3月,中央軍委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在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後勤學院(部分人員)合併的基礎上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4]。1985年10月,中央軍委正式批准合併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後勤學院,組建國防大學。同時,確定另組建一所中級後勤指揮學院,仍定名為後勤學院,隸屬總後勤部,正兵團級[2][1]。1985年12月撤銷後勤學院建制。
- 1986年,建立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1]。
- 1987年12月,後勤學院召開黨代表大會,指出辦校思想的核心是培養「全面合格」的「指揮勤務人才」[2]。
- 1991年,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題詞:「辦好後勤學院,為建設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軍隊努力奮鬥!」
- 1992年,全軍院校編制體制調整,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撤銷[1]。
- 1993年初,中央軍委決定恢復該學院,並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隸屬總後勤部,行使正軍級權限[2][1]。
- 1993年6月,復建並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
- 1993年6月,後勤指揮學院黨委進一步明確了「三位一體,合力辦學」的方向[2]。
- 1993年7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為後勤指揮學院題寫院名[1]。
- 1994年,總後勤部確定後勤指揮學院為全軍後勤學術研究中心,承擔全軍後勤學術研究任務,同時明確後勤指揮學院是總後勤部從理論高度指導後勤工作與建設的助手[2]。
- 1995年,後勤指揮學院被確定為「三重」(即根據中央軍委決策,在「九五」期間,總部在全軍研究生培養單位重點建設一批院校、學科和實驗室,進入21世紀後納入「2110」工程)的重點建設院校,軍事後勤學被定為重點建設學科,戰術後勤實驗室被定為重點建設實驗室[2]。
- 1997年5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為後勤指揮學院題詞:「辦好後勤院校,培養合格人才。」[1]
- 2006年,後勤指揮學院被列入軍隊「2110工程」整體條件重點建設院校[2]。
- 2011年6月,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2]。
- 2016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轉隸中央軍事委員會訓練管理部[5]。
- 院長
- 李聚奎(1952年6月22日—1954年)[3]
- 邱會作 中將(1954年—1962年)
- 張池明 中將(1962年—1964年,總後勤部副部長兼)
- 張天雲 中將(1964年—1965年,總後勤部副部長兼)[7]
- 戴金川(1965年—1968年9月)
- 陳漫遠(1977年12月—1981年3月)[3]
- 楊秀山(1981年3月—1984年5月)
- 徐芳春(1984年5月—1985年11月)
- 李倫 中將(1986年—1989年6月)[8]
- 楊發勛 中將(1989年6月—1992年)
- 徐根初 少將(1993年7月—1999年11月)
- 馬書銘 少將(1999年—2004年)[9]
- 江傑生 少將(2004年—2008年)[10]
- 王新力 少將(2008年—2014年)[11]
- 李士生 少將(2014年—2015年)[12]
- 郭春富 少將(2015年—2015年)[13][12]
- 謝維寬 少將(2015年—2017年)[14]
|
- 政治委員
- 彭嘉慶 中將(1960年—1966年5月,總後勤部副政治委員兼)
- 閻捷三(1966年5月—1969年)[15]
- 李聚奎(1977年12月—1981年3月)[3]
- 曹思明(1981年3月21日—1985年11月)
- 許勝 少將(1989年1月—1990年4月)
- 張超 少將(1990年6月—1992年)
- 李之雲 少將(1996年1月—1999年)[16]
- 孫建國 少將(1999年—2004年)[17]
- 張世全 少將(2004年—2008年)[18]
- 田秉仁 少將(2008年6月—2010年12月)[19]
- 何振喜 少將(2010年12月—2017年)[12][11][20]
|
- 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主任
- 余高達 少將(2004年6月—?)[21]
- 黃成林 少將(2009年—?)[22][23]
- 盧利華 少將(2014年—2017年)[24]
學院內建有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後勤陳列館,收藏中國軍事後勤史料及文物[26][27]。該館含後勤歷史館和後勤裝備館,其中後勤裝備館是全軍最大的後勤裝備陳列館[2]。
馬國泉 等主編. 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2年. 後勤學院
張磊. 永不褪色的军装. 人民網. 2017-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1).
张天云.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7-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6).
阎捷三少将. 晉城在線. 2010-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1).
王宏運、劉高平、林孝誠. 后勤人员行为调控法. 海潮出版社. 1999年. 《後勤管理叢書》編委會 副主任 李之雲 後勤指揮學院政委、少將
後勤指揮學院院長馬書銘、政委孫建國,培養創新型後勤指揮人才,解放軍報2003年4月21日
秦軍、趙建偉,後勤指揮學院:昂揚「校歌」壯校園,解放軍生活2006(5):48-49
余高達,關於加強我軍裝備理論建設的幾點思考,國防大學學報2005(3):4-7
风景这边真好. 光明網. 2001-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1).
戴墨. 大校徐文涛与一座军史馆. 解放軍生活2010(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