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公國軍(波蘭語:Armia Księstwa Warszawskiego)是華沙公國的軍事力量。這支軍隊以波蘭軍團為基礎;其總人數約為30,000人,並於戰時擴張至接近100,000人。軍隊組成主要為步兵,輔以強大的騎兵和砲兵部隊。拿破崙軍隊的習俗和傳統與波蘭傳統在這支軍隊中交雜,並導致一些衝突。但法軍對部隊建設的干預通常被認為促成了有益的現代化改革。
組成
華沙公國軍隊的骨幹由來自波蘭軍團的軍人組成。[1][2] 而其餘人員則為經由約澤夫·波尼亞托夫斯基將軍號召的波蘭立陶宛聯邦軍隊士兵或熱血青年。[3] 1808年,第四次反法同盟結束後,公國所需的軍備降低,部分要求退役的士兵得到軍方的許可。[3] 1809年和1812年的戰爭前夕,軍隊因大量新兵入伍而急劇擴大,主要原因為公國將要與瓜分波蘭立陶宛聯邦的組成國交戰,許多愛國者盼望家園回歸統一。[3] 最後的大規模招募階段發生於1813年的秋季和冬季,因拿破崙在俄法戰爭中戰敗自顧不遐,公國必須依賴自己以對抗龐大的反法同盟聯軍。[3]
成立之初,華沙公國軍隊人數為30,000人,而其全國人口僅260萬人[4][5],如此規模的部隊對公國的經濟是個不小的負擔。[5] 軍隊而後又數次擴軍;當到了1809年,人數已經變為最初的兩倍。[5] 其中還有幾個來自法蘭西帝國的團。[5] 在1812年的戰爭中,接近100,000人被調派至戰場,單次投入的數量比波蘭立陶宛聯邦時期還多。[6] 1813年在俄羅斯戰敗返國後,根據不同來源指出,其重建部隊數量約為20,000[3]至40,000[7]人。
估計前後共有180,000至200,000人於這段時期在軍隊中服役。[5]
除了華沙公國軍外,波蘭士兵還在法國軍隊中服役;最著名的為維斯瓦軍團。[8] 除了正規軍外,國民警衛隊也會參與交戰,如1809年和1811年一般。[8]
華沙公國軍的著名指揮官有約澤夫·波尼亞托夫斯親王(在公國軍存在的絕大部分時間,他都作為該軍的總司令)[9]和揚·亨利克·東布羅夫斯基。[8]
編制
華沙公國的軍隊由以下的編隊組成:
文化、訓練和服役時長
軍隊是法國民主文化和波蘭傳統文化的衝突產生處,主要集中於貴族,部分保守派軍人認為僅有貴族才能擔任軍官。[8]與波蘭立陶宛聯邦軍隊相比,經由波蘭軍團的老兵傳承的法國革命和公民傳統,使得農民新兵的參軍意願更高。[3][19]而在經過現代化和採取法國軍隊的軍事規則和戰術,軍隊實力得到幅度增長。[19] 總體而言,華沙公國軍標誌著波蘭軍隊現代化的時期,新的軍事學說和科學被當時的波蘭軍官伊格納齊·普拉津斯基所編纂。[8]
軍隊服役時間為6年,任何於21歲至28歲的公民都有可能被隨機徵招。[8] 同時也建立了相應對的軍校,包括三年的軍事學院和一年的申請制砲兵工程學院。[8]
作戰歷史
這支軍隊於1807年華沙公國成立時所組建。並作為法國的盟友參加了拿破崙戰爭中的許多交戰立下赫赫戰功,包括第四次反法同盟(1806年–1807年),半島戰爭,第五次反法同盟(1809年)和1812年至1813年的第六次反法同盟(特別是法國入侵俄羅斯)[8]在1812年入侵俄羅斯時,大軍團的第五軍全為波蘭部隊構成。[20] 在那場災難性的入侵中損失了7成的部隊。[7] 這支部隊在1813年的萊比錫戰役中再次遭遇慘重的傷亡,約澤夫·波尼亞托夫斯基將軍更在此戰死。[21][22]
在1813年拿破崙於中歐戰敗後,公國遭到反法同盟的佔領。[18][21][23] 由於幾個要塞的守軍奮勇抵抗,軍隊的絕大部分士兵跟隨拿破崙返回法國。[18][23] 在波尼亞托夫斯基將軍死後,華沙公國軍陷入了混亂。1814年,這支軍隊仍有約8,000人在法國控制的區域(絕大部分於法國本土),但被編入法國軍隊,最終在拿破崙戰爭結束後正式解散。[18][21][23] 在1814年的《楓丹白露條約》後,絕大部分的波蘭士兵被俄羅斯軍隊監禁。[24]
另見
- 波蘭議會軍
- 波蘭立陶宛聯邦軍隊
- 波蘭共和國軍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