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特瓦爾制(英語:Ryotwari system)是英屬印度於19世紀推行的田賦制度,由馬德拉斯管轄區總督托馬斯·門羅爵士(Sir Thomas Munro, 1st Baronet)於1820年開創。「萊特瓦爾」的詞根「萊特」(英語:Ryot印地語रैयत)意為農民。萊特瓦爾制主要實行於南印度的馬德拉斯管轄區和西印度的孟買管轄區,在貝拉爾省阿薩姆省等地也有實行。萊特瓦爾制以萊特農民為稅收對象,政府與萊特農民直接訂立合約,由政府對萊特農民的耕地進行測量、分級、估稅,萊特農民直接繳稅給政府。萊特農民可自行放棄或獲得新的耕地[1][2]。稅率通常三十年改訂一次[3]

萊特瓦爾制的早期形式於18世紀末期便開始在馬德拉斯省試行。1820年5月,新上任的馬德拉斯總督托馬斯·門羅爵士對試行舊制加以修改[4],加入了保護村社上層米拉西達爾地主(Mirasidars)利益的措施,以新制名義在馬德拉斯省正式全面實行[3]。馬德拉斯的萊特瓦爾制對婆羅門等上層種姓大加優待,實行減稅和免稅,同時保持對萊特農民的高額稅收。馬德拉斯的萊特瓦爾制不以農地產量,而以土質為標準估算稅賦,實際的賦率因而高達農田總產量的50%左右[5][6]

1836年起,孟買管轄區正式引入萊特瓦爾制[7]。孟買管轄區依產量確定稅收,但賦率依然占到45%至50%[3]

自1871年起,英屬印度當局開始增加地方附加稅,起初稅率為田賦的10%,於1895年增至12.5%,進一步加重萊特農民的負擔,導致大量農民破產。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屬印度便有三分之一的土地被高利貸者兼併。不少農民不堪重負,拋棄耕地出逃,導致農地荒蕪,糧食短缺。19世紀末,英屬印度曾發生6次饑荒,死亡人數達到1,500萬[3]。萊特瓦爾制在印度獨立後才逐漸解體。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