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鴞學名Tyto longimembris),屬於鴞形目中兩科之一的草鴞科。它主要分布於中國大陸東南部、台灣印度澳大利亞東部及東南亞部分地區。目前該物種的種群數量略有下降,但暫未有受威脅的可能。[1]

Quick Facts 東方草鴞, 保護狀況 ...
東方草鴞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鴞形目 Strigiformes
科: 草鴞科 Tytonidae
屬: 草鴞屬 Tyto
種:
東方草鴞 T. longimembris
二名法
Tyto longimembris
(Jerdon, 1839)
Close

草鴞以小型哺乳類動物為食,尤其喜好捕食鼠類。每年7到10月及12月到隔年4月是牠的繁殖季節,每窩約產4至6顆蛋[2]。通常天黑後才會出來活動,天亮前返回棲地休息,是典型的夜行性鳥類。

亞種

  • T. l. longimembris:分布於印度至印度支那半島、蘇拉威西島、小巽他群島、澳大利亞北部和東部。
  • T. l. chinensis:分布於中國東南部(雲南東南部至江蘇)和越南。
  • T. l. pithecops:台灣特有亞種。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地帶的草生地,由於遠看時臉部長得像猴子,常被叫作「猴面鷹」,是台灣唯一的地棲型貓頭鷹。2008年草鴞已經被列為第一級瀕危的保育物種。[3]
  • T. l. amauronota:分布於菲律賓群島。
  • T. l. papuensis:分布於新幾內亞。[4]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