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醛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8H8O,結構簡式C6H5CH2CHO或PhCH2CHO,是乙醛的甲基上的一個氫被苯基取代的產物。苯乙醛可用於合成香料或聚合物。[2]
苯乙醛 | |
---|---|
IUPAC名 2-Phenylacetaldehyde | |
識別 | |
CAS號 | 122-78-1 |
PubChem | 998 |
ChemSpider | 13876539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DTUQWGWMVIHBKE-UHFFFAOYAO |
Beilstein | 385791 |
性質 | |
化學式 | C8H8O |
摩爾質量 | 120.15 g·mol⁻¹ |
外觀 | 無色液體 |
密度 | 1.0252 g·cm−3[1] |
熔點 | -10 °C(263 K) |
沸點 | 195 °C(468 K) |
溶解性(水) | 2.210 g/L |
磁化率 | -72.01·10−6 cm3/mol |
折光度n D |
1.526 |
危險性 | |
警示術語 | R:R22 R36 R37 R38 |
安全術語 | S:S26 S36 |
主要危害 | 有害,可燃 |
相關物質 | |
相關化合物 | 3,4-二羥基苯乙醛 苯甲酰甲醛 |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
來源
苯乙醛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這是由於很多生物可以由氨基酸苯丙氨酸合成出來。其天然來源包括巧克力、[3]蕎麥、[4]花以及各種昆蟲目的交流信息素中。[5]值得注意的是,它是許多鱗翅目昆蟲的花引誘劑,如粉紋夜蛾。[6]
合成
苯乙醛有多種方法可以製備。例如以苯基乙二醇為原料,在酸的作用下脫去水後發生重排,得到苯乙醛。[7]苯乙醇在催化劑(如銅)的存在下被空氣氧化,可以得到苯乙醛,但其產率低。苯乙烯氧化得到苯基環氧乙烷,在經異構化也能得到苯乙醛。此外,格氏試劑參與的一些反應可以用於製備苯乙醛,如苄基溴化鎂和甲酸、甲酸鹽或N-甲醛基嗎啉的反應等。[8]
化學性質
苯乙醛和1,2-丙二醇在環己烷作為帶水劑、硫酸鈰(IV)作為催化劑的條件下反應,可以得到苯乙醛-1,2-丙二醇縮醛。[9]苯乙醛和苄胺反應,可以得到多取代咪唑,該反應由碘催化,並且反應的活化能由於溶劑化作用而降低。[10]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