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聯繫條約(英語: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簡稱COFA)是美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以及帕勞三個太平洋島國簽署的國際條約,確立並制定了彼此間聯繫國的關係。這三個島國與北馬里亞納群島自由邦之前為美國託管的聯合國託管地太平洋群島託管地,1947至1951年間由美國海軍管理,1951至1986年間則由美國內政部管理(帕勞的託管持續到1994年)。

太平洋群島託管地地圖

《自由聯繫條約》由美國-聯合國領土託管協定(英語:U.S.-U.N. territorial trusteeship agreement)擴展而來,領土託管協定要求美國聯邦政府「促進託管地人民自治或獨立的發展,並與託管地區和人民的具體情況、以及人民自由表達的意願相符合。[1]」依照協定,在由美國島嶼事務辦公室(英語:Office of Insular Affairs)管理的15年託管期內,聯邦政府需保障提供財政援助,以換取完整的國際防衛權利和責任。

More information 聯繫國 [註 1], 協定簽訂時間 ...
聯繫國 [註 1] 協定簽訂時間 關聯程度 國際地位
 馬紹爾群島 1986年10月21日 根據《自由聯合協定》,美國為這些地區的公民提供國防、資金補助和美國社會服務。[2] 聯合國會員國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1986年11月3日 根據《自由聯合協定》,美國為這些地區的公民提供國防、資金補助和美國社會服務。[3] 聯合國會員國
 帛琉 1994年10月1日 根據《自由聯合協定》,美國為這些地區的公民提供國防、資金補助和美國社會服務。[4] 聯合國會員國
Close

經濟條款

每個托管國參與所有島嶼事務辦公室(英語:Office of Insular Affairs)的專項援助行動。美國則分別對待每個國家,提供大量美國國內項目[5],包括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下的災難響應恢復與災害移民項目,由美國國家氣象局美國郵政署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聯邦通信委員會提供的服務,以及在國際電信聯盟國際頻率登記委員會中由美國代表[6]。協定涉及地區,儘管位於美國海關邊界以外,大部分進口貨物仍然免稅[7]

大部分托管國公民獲准在美國境內居住和工作,同時大部分美國公民及配偶也可以在托管國居住和工作[8][9]。1996年,美國個人責任與工作機會法案(英語: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nd Work Opportunity Act)取消了對境內居住外國人的醫療補助計劃(英語:Medicaid),儘管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已經完成了五年的等候時間[10]

軍事條款

《自由聯繫條約》允許美國在協定涉及地區採取軍事行動,徵用土地作為軍事基地(基於協商),以及驅逐其它國家未獲得美國許可的軍事力量。美國則負責保衛盟國的安全並管理所有國際防衛條款和事宜,儘管它或許並不會以後者的名義宣戰。帕勞境內禁止使用任何核武器或生化武器;馬紹爾群島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境內禁止儲存上述武器,除非處於國家緊急狀態、戰爭期間、或是需防禦美國或上述地區正在或即將遭受的攻擊。[11]

託管地區公民可以進入美國軍隊服役;評論員注意到,美軍在協定地區的持續募兵已導致上述地區較高的公民服役比例。例如,在2008年,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入伍比例高於美國的任何一個州,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傷亡率是全國均值的五倍(在107,000人的人口總數中有9名士兵)。[12]

2003年更新

2003年,美國與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重新簽署了時效為20年的協定。新協定為兩個國家提供了350億美元的資金。此外,每年3千萬美金的資金會在美屬薩摩亞關島夏威夷北馬里亞納群島之間分配;這筆資金用於幫助當地政府解決因來自馬紹爾、密克羅尼西亞和帕勞的移民而增加的開支。美國使用瓜賈林環礁作為導彈試驗的期限也一併延長了20年。[13]新協定同時修改了一些移民條款;現在馬紹爾和密克羅尼西亞公民須持有護照才可以進入美國。美國郵政署可以對美國和馬紹爾/密克羅尼西亞之間的郵件徵收國際郵資(在未來五年內實行)。USPS自2006年一月起開始執行新的收費標準,不過已在2007年十一月恢復至國內服務收費。[14]

美國與密克羅尼西亞聯邦之間的新協定自2004年6月25日起生效[15],與馬紹爾群島之間的新協定自2004年6月30日起生效。[15]

美國與帕勞之間的協定每年為帕勞提供1千8百萬美金的財政補貼,該協定已於2009年9月30日到期;關於新協定的磋商在2010年下半年完成。[16]美國為帕勞提供的經濟援助以國會通過的一項持續決議為基礎[17];然而為取代美國經濟援助而設立的協定信託基金因經濟大衰退而表現不佳。軍事與國內防禦條款持續至2015年[18]

美國對於協議的履行

最近幾十年來,美國在《自由聯繫條約》的框架下對於前託管地區的管理受到了持續的批評。1961年聯合國的一份行動報告首先指出「美國管理的不足幾乎存在於各個方面:交通不便;未能解決關於戰爭損害的索賠;對以軍事目的徵用的土地未能進行妥善賠償;惡劣的居住環境;不適宜的經濟發展;不適宜的教育項目以及幾乎不存在的醫療保障。」[19]1971年,女議員竹本松(英語:Patsy Mink;日語:竹本 まつ)進一步指出「在贏得控制密克羅尼西亞的權力之後,美國的漠不關心和援助不足使得廣大島嶼繼續陷落在蕭條和衰退之中…大部分人依舊貧困,缺少必要的基礎設施,包括適宜的教育、住房、良好的健康標準和現代公共衛生設施。[20]

協定簽訂之後,美國眾議院亞太地區外交事務委員會(英語:United States House Foreign Affairs Subcommittee on Asia and the Pacific)也因未能履行承諾解決美國核試驗對馬紹爾群島(屬於太平洋試驗場的一部分)的影響而備受批評。發言人表示,儘管《自由聯繫條約》的第177章節規定美國有義務「解決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核試驗索賠」,核試驗索賠法庭(根據與馬紹爾群島之間的協定而成立)裁決的22億美元賠償中只有不到4百萬獲得了支付,並且美國聯邦申訴法院(英語:United States Court of Claims)駁回了兩項關於強制執行的申訴。[21]除了尚未解決的索賠,醫學從業者同時注意到美國太平洋試驗場核試驗所帶來的潛在影響正在擴散,例如放射性疾病;此外,核試驗之後美國的管理帶來了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強制改變,從而導致了心臟病、糖尿病和肥胖的出現。[22]有些協定涉及地區的居民為獲得更好的醫療保障、教育和工作機會而移民到美國,美國此前也曾承諾會提供相應的醫療保障和服務;然而2011年,立法委員進一步注意到美國國會並未就此撥款,尤其是在個人責任與工作機會法案獲得通過之後。[23]

此外,美國軍方曾在協定地區的島嶼和環礁廢棄和摧毀了大量的戰艦和油輪,有人質疑美國政府應對此事負責。[24]

醫療保障問題

2009年,夏威夷州(時任州長為琳達·林格爾)曾試圖通過取消居於夏威夷州的協定區居民的綜合醫療保障計劃來限制後者的醫保;取而代之的是一項被稱為夏威夷基本醫保(英語:Basic Health Hawaii)的限制醫療保障計劃,「交通服務被排除在外,病人每年可以享受不超過十天的必要醫療住院服務,不超過十二次的門診服務和每月最多四次的醫療處方。…該計劃將透析視為緊急醫療服務,並不能完全涵蓋透析病人每月所需的約十至十二次的透析治療。…癌症病人會在兩至三個月內就用完到指定醫生處就診的額度。」[25]

聯邦地區法院法官約翰·麥克·西布萊特(英語:John Michael Seabright)對夏威夷基本醫保的實行發出了初步禁令,表示這一政策涉及非法歧視並違反了平等保護條款[26]。西布萊特注意到「強有力的證據顯示,夏威夷基本醫保…導致許多協定區居民因無力負擔而被迫放棄必要的治療。[27]」林格爾的繼任尼爾·阿伯克龍比州長表示,會向美國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就這一禁令繼續提出上訴[28]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