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毗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藍毗尼map

27°28′02″N 83°16′30″E

Quick Facts 世界遺產, 官方名稱 ...
藍毗尼,佛陀誕生地
世界遺產
官方名稱Lumbini, the Birthplace of the Lord Buddha(英文)
Lumbini, lieu de naissance du Bouddha(法文)
位置 尼泊爾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標準文化:(iii)(vi)
參考編碼666
登錄年份1997年(第21屆會議
Close

藍毗尼尼泊爾文梵語:लुम्बिनी,Lumbinī或Lumbini,意為「可愛的」),佛教聖地,又譯霧毘尼、臘伐尼、林微尼、倫比尼,最接近的中文發音是論比尼(參考尼泊爾語發音),位於尼泊爾境內德賴平原魯潘德希縣村落附近,靠近印度的邊境上,距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280公里

根據佛教傳統,藍毗尼是公元前563年王后摩耶夫人生下佛陀喬達摩·悉達多的地方[1],喬達摩·悉達多於大約公元前528年,證得正自覺,成等正覺(成佛),創立了佛教。藍毗尼是許多吸引朝聖者的佛陀生活地之一,更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 其他三個分別是拘屍那揭羅菩提伽耶鹿野苑

此地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天示城(或稱天臂城)的釋迦族浴池[2][3]

藍毗尼有許多神廟,包括摩耶夫人廟,其他幾個目前仍在建設中。有許多古蹟、寺廟和博物館—藍毗尼國際研究所也位於聖地之內。布史伽里尼水池(Puṣkariṇī),也叫聖池,摩耶夫人誕下喬達摩之前在此水池中沐浴淨身,喬達摩也在此第一次洗浴,對信眾來說是一座真正的聖池。據說斯里蘭卡不丹的國王每年都要來這裡取水回去祝福。其藍毗尼附近,根據佛教傳統,取得了最終的證悟,放棄了塵世之煩惱。

由於藍毗尼對佛教有著極為神聖及重要地位,加上保存了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5世紀期間的佛教精舍窣堵波 (佛塔),提供早期佛教朝聖地的珍貴史料,1997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1]

記載

三國志》卷30裴注引《魏略·西戎傳》:臨兒國「 《浮屠經》 雲其國王生浮屠。浮屠太子也」。《法顯傳》稱藍毗尼為「論民園」[2]玄奘大唐西域記》稱「臘伐尼林」[3]

考古

635年,根據《大唐西域記》的記載,玄奘在蘭毗尼親見阿育王石柱[4]。1896年印度考古學家穆克吉根據《大唐西域記》和東晉時代高僧法顯的記載,在藍毗尼挖掘出一根阿育王石柱,高約6米,直徑45公分。上面銘刻著阿育王的親筆敕文:

Thumb
「天佑慈祥王登基廿年,親自來地朝拜,因為這裡是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

此石柱成為佛陀在此地降生的一大證明。藍毗尼村成為宗教的免稅地,只須付收成的八分之一作為稅賦。

現況

1968年尼泊爾政府對蘭毗尼進行復原工程,1970年成立開發藍毗尼的國際組織,並指定日本的建築師丹下健三負責設計藍毗尼總規劃圖。規劃圖於1978獲得聯合國和尼泊爾政府批准。整個園區為南北向,長方形,劃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佔地一平方英里,由一條全長1.5公里,兩旁有步行道路的中央運河串連。位於最南端的是聖園遺址區。位於中間的國際寺院區共有四十二塊土地,由中央運河分為東西寺院區,東區分配給南傳佛教的寺院,西區分配給大乘佛教寺院。中國政府在此建造了兩座佛寺。旅館與世界和平塔則位於北端的新藍毗尼村。[5][6]

圖像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