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脊柱裂

脊柱裂Spina bifida)為一種神經管發育缺陷英語neural tube defect[9]。乃描述一種脊椎骨及神經管未順利閉合先天性障礙。主要可分為三類:隱性脊柱裂(spina bifida occulta)、脊髓膜膨出(meningocele),以及脊髓脊膜膨出(myelomeningocele)等三類[1]。最常發生的位置發生於下部,但也有少數病例發生於頸部及中背部[10]。隱性脊柱裂通常只有輕微症狀,甚至沒有症狀[5]。症狀包含椎間局部有毛、凹窩、暗斑,或腫脹。脊髓膜膨出造成的問題不大,椎間可能會出現含液體的囊狀構造[1]。脊髓脊髓膜膨出又稱為開放性脊柱裂(open spina bifida),為最嚴重的一型。常見症狀包含走路障礙,膀胱或腸道控制、腦水腫脊髓栓系綜合徵,以及乳膠過敏。認知障礙則較為罕見[2]

事实速览 脊柱裂, 症狀 ...
脊柱裂
Thumb
嬰兒脊柱裂示意圖
症狀背部局部生毛、凹窩、背部暗斑、下背腫脹[1]
併發症走路困難、膀胱即腸道控制障礙、腦水腫脊髓栓系綜合徵乳膠過敏英語latex allergy[2]
類型神經管發育缺陷[*]spinal dysraphism[*]疾病
病因遺傳或環境因素[3]
風險因素妊娠期間缺乏葉酸、某些抗癲癇藥、肥胖,糖尿病控制不佳[4][3]
診斷方法羊膜穿刺術醫學影像[5]
預防補充葉酸[3]
治療手術切除[6]
盛行率5%(隱性脊柱裂),每1000名新生兒約0.1–5(其他型)[7][8]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小兒科神經外科
ICD-11LA02
ICD-10Q05、​Q76.0
OMIM182940
DiseasesDB12306
eMedicine311113
Orphanet823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关闭

造成原因可能包含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3]。若父母其中有一人,或已有一子罹有脊柱裂,則有4%的機率另一子也會得到該疾病[4]妊娠期間攝取葉酸量不足可能在造成脊柱裂方面扮演重要角色[3]。其他風險因子還包含母親服用某些抗癲癇藥物、肥胖,以及糖尿病控制不佳等等[4]。分娩前後都有機會可以診斷該疾病。出生前的篩檢包含羊膜穿刺及超音波,若羊水中含有高含量的α-胎兒蛋白 (AFP),則脊柱裂的機會越高。超音波檢測也有機會發現脊柱裂。出生後可用影像學來確認診斷[5]

大多數脊柱裂可藉由母體妊娠期間充分攝取葉酸來避免[3],研究證實在麵粉中添加葉酸對大多數婦女有效[11]。開放性脊柱裂則能在出生後動手術來治療。若發生腦水腫則建議進行引流,骨髓栓系綜合徵則可藉由手術修補。若產生動作障礙可以訂製拐杖及輪椅等輔具改善生活品質,另外也可能會需要導尿[6]

約5%的人有隱性脊柱裂[8],其他型則隨區域而異,占出生率萬分之一到千分之五不等[12]已開發國家平均約為萬分之四[7],跟美國差不多[4][13]。印度則約每1000名出生孩童中占1.9[14]。族群也可能有所影響,如高加索人的風險較高,但這可能也與環境因子相關[15]

Video explanation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