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星(英語:Flare star,中國大陸譯作耀星)是一種變星,它可以在短短數分鐘內不可預知地急遽增光,有時在幾分鐘內的改變會大於幾個星等以上,並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後又慢慢復原。它被認為與太陽閃焰類似,是由於在恆星大氣層內的磁重聯。亮度的增加跨越了整個光譜,從X射線無線電波。第一批耀星(天鵝座V1396顯微鏡座AT) 是在1924年發現的;然而,最著名的耀星是在1948年發現的鯨魚座UV 。如今,相似的耀星在變星目錄上,像是變星總表都被分類為鯨魚座UV變星(使用上縮寫為UV)。耀斑可以隔幾天就發生[1] [可疑],或是頻率非常低,像巴納德星

雖然最近的研究表明質量更小的棕矮星也可能發生閃焰,但大多數的耀星都是暗淡的紅矮星。質量更大的獵犬座RS型變星(RS CVn)已知也是耀星,但據了解這些閃焰是由聯星系統中的伴星造成的磁場糾纏誘發的。此外,也觀察到9顆類似太陽的恆星曾經歷閃焰的事件[2]。曾經有建議指出在類似RS CVn變星誘發閃焰的機制,是有看不見的,大小類似木星的行星,在一個緊密的軌道上繞著恆星運轉[3]。目前在太陽系附近已發現近100顆耀星。

鄰近的耀星

本質上,耀星都很暗淡,只能發現距離地球1,000光年以內的[4]

半人馬座比鄰星

距離最接近太陽的鄰居,半人馬座比鄰星,是一顆經由恆星磁場的作用,會隨機增加亮度的耀星[5]。恆星的磁場是由恆星本身的對流產生的,並由此造成閃焰的活動,生成的X射線總輻射量與太陽產生的相似[6]

沃夫359

沃夫359是另一顆鄰近的焰星(2.39 ± 0.01秒差距)。沃夫359也稱為格利澤406或獅子座CN,它是光譜類型為M6.5,輻射出X射線的紅矮星[7]。它是鯨魚座UV型的耀星[8],並且有相對較高的閃焰頻率。

它的平均磁場強度大約為2.2 kG0.2 T),但是在短短的6小時的時間尺度內就會有很大的差異[9]。相較之下,太陽的磁場強度平均只有1 G100 µT),但是在太陽黑子活動的區域可以達到3 kG (0.3 T)[10]

巴納德星

巴納德星是距離太陽第二近的恆星,它也被懷疑是一顆焰星[來源請求]

TVLM513-46546

質量非常小的TVLM513-46546,只比紅矮星的質量下限略重一些。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