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唐朝初年,今納家營一帶屬西宗州河西縣。天寶年間,南詔叛唐,該地被原居於滇中地區的徙莫祗蠻占據,為步雄部。後來,受到阿僰部的反擊,阿僰蠻的易渠占領該地。此後直至元朝,該地均為阿僰部領地。元憲宗六年,阿僰部內附,該地屬阿僰萬戶。至元十三年(1276年),阿僰部屬地則改為河西州,隸屬於臨安路。河西州後改為河西縣,該地屬之[3]。
明朝時,該地仍屬河西縣。明朝初年,賽典赤·贍思丁曾孫納數魯(納速魯)的子孫從通海曲陀關遷來,落戶納家營,納家營因而得名。在納姓家族到來之前,該地也被荒棄,僅留有一座破爛的觀音寺,以及舊時挖礦的遺蹟。最早定居納家營的有納數魯長子納榮的三個兒子和納數魯次子納華、三子納富及其家人。最遲不晚於明天順末年,納家營已形成回民聚落,出納姓外,還有馬、合二姓回民。清末民初,納家營也被稱為「土軍村」,據納為信《元咸陽王賽典赤·贍思丁世家》一說,因古代曾有軍人奴隸在此挖礦而得名[3]。
民國十五年(1926年),位於長房巷的兩所古代房屋和三房巷的一所古代房屋因火災被毀,傳說為納姓遷來是建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納家營為四街鎮的一個村公所。1988年,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納古回族鄉,有納家營、古城、三家村三個回族村[4],鄉政府駐納家營村。1997年,撤銷納古回族鄉,建立納古鎮[5],鎮政府駐納家營村。
地理
納家營村背靠獅子山,面臨杞麓湖,南去通海縣城14公里,北上昆明110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6]。
臨近杞麓湖建有小海濕地公園,位於杞麓湖海埂路,是雲南通海杞麓湖國家濕地公園的一部分[7]。
民族宗教
納家營村是一個以回族為主體,回、漢、彝等民族雜居的村落[8],有「小麥加」之稱[3]。村中回族居民多信仰伊斯蘭教。村內建有納家營清真寺,曾是雲南省最大的清真寺[9]。
納家營村是「民族團結示範村」,政府有專項資金用於支持民族團結示範項目的建設。2021年,納家營村獲得民族團結示範項目資金100萬元人民幣,用於進行湖濱路和小海路的硬化建設[10]。
經濟
納家營村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同時擅長工業、運輸業。1980年代以來,該村興辦了大量私營企業,成為雲南省著名的回族富裕村,有很多居民僑居海外,有「僑鄉」之稱[11][12]。
納家營村的「海泥田」緊靠小海濕地公園,因臨近湖水、地勢低洼,可常年蓄水,適宜種植水生農作物。納家營村在海泥田開展60餘畝連片種植蓮藕的綠色種養項目,以推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助力杞麓湖保護治理。蓮藕品種為從建水縣引進的香藕[7]。
納家營被譽為「手工刀具之鄉」,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打制刀具,尤其是納古茶刀,被視為納家營的代表性傳統手工藝品[13][14]。
納家營每年齋月會舉辦「特色美食街」活動,在納古鎮文化路、大菜市場等出設置售賣各類特色小吃、燒烤、甜品、奶茶果汁、手工藝品的攤位,吸引當地和外地遊客前往遊玩[14][15]。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