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粳同稉,拼音:gēng[1]注音:ㄍㄥ),即日本稻學名Oryza sativa subsp. japonica),日本型稻,又稱溫帶粳稻,或稱中國稻sinica rice),是水稻的一個亞種。與秈稻相比:需要日照時間短,比較耐寒;但因生長期長,一年只能一熟,不能和其他作物輪作;粳稻碾出的米稱「粳米」,米質粘性強,米粒短圓。

Quick Facts 粳稻, 科學分類 ...
粳稻
Thumb
越光米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單子葉植物 Monocots
演化支 鴨跖草類植物 Commelinids
目: 禾本目 Poales
科: 禾本科 Poaceae
屬: 稻屬 Oryza
種:
水稻 O. sativa
亞種:
粳稻 O. s. subsp. japonica
三名法
Oryza sativa subsp. japonica
Vasco
異名

Oryza sativa ssp. keng Ting

Close

有的地方把「粳米」稱作「大米」,其實粳米只是稻米的一個品種。

概論

稻米可概分為為非洲型與亞洲型兩大品系。亞洲型又可分為秈稻(印度型)、粳稻(日本型、中國型、溫帶稉稻)以及爪哇稻(熱帶稉稻)三大類。

最早由日本學者加藤茂苞進行現代分類研究,將學名訂為日本稻(japonica)。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學者丁穎曾推動改學名為中國稻(sinica rice)或梗稻(keng rice),但並未被學界廣泛接受,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通行。

熱帶粳稻通過基因型分析,[2]現在認為只是粳稻的一個小分類,所謂javanica名已廢棄。[3]熱帶粳稻和溫帶稉稻的性狀按地理呈連續變化,沒有非常明確的分界線。[4]

Garris et al. 認為粳稻(japonica亞種)可分為溫帶(temperate japonica)、熱帶(tropical japonica)、香米(aromatic)三小支。[5]

產地與品種

傳統上,華南、華中、台灣、印度及中南半島種植的是秈稻,出產的米為秈米;而中國淮河以北、西南高海拔地區及日本朝鮮等地所種植的稻米品種多為粳稻。中國著名的天津「小站稻」、東北「北大荒」、寧夏「碧粳米」、唐山「胭脂米」、雲南「香米」都是粳稻品種。

印度次大陸實際上粳米、秈米皆有。著名的印度香米雖然性狀似秈米,但導致香氣的BADH2基因突變為粳米帶來。[6]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製了一系列適合當地氣候的「南粳」品種,[7]占2021年江蘇水稻種植面積的40%。[8]

臺灣稻作歷史

臺灣最早種植的稻作是陸稻,也就是在旱田裡種植的稻作。島上原住民族傳統種植的山地陸稻,透過基因定序技術、親緣分析,發現大部分都是經過馴化的稉稻,其序列顯示山地陸稻並不是在臺灣獨立馴化而來,而是從亞洲其他地區來的[9]。後來移民至臺灣島的大陸先民所植的,則主要為秈稻。近代粳稻的種植,則另源於日本人引進的蓬萊米,故「蓬萊米」一度是粳米的代稱,相對於當時台灣本地的秈稻(稱「在來米」)。由於臺灣地處熱帶亞熱帶,南部較炎熱的氣候允許一年可以施行三期稻作,但因稻米產量過剩嚴重,現在很少施行,全台以兩期稻作為主,將進行推廣。

臺灣現今種植的稻作,則是經本土專家育種而來的眾多品系;粳稻品系有:台稉系列台農系列,當前以:台稉16號(大雅米[10])、台稉八號、台稉九號台農71號益全香米)、台稉二號(池上米[11])和高雄139號、高雄145號,以及引進自日本米食主流越光米作為基礎,培育出台灣版越光米臺南16號(臺南越光米[12])為主。秈稻品系有:台中秈十號(金墩米又稱秈稻白米[13])、高雄秈糯8號[14]、台中秈糯1號為主要種植對象。

臺灣亞洲大學健康學院院長林俊義花了5年的時間研培育出超級粳稻品種,其表示此稻種產量可望提高70%,1年可3收,將其命名「亞大168號超級稉稻」[15]。經技術轉移,由福麟公司買下並提出品種權申請,經農委會公告命名為「福麟168號稉稻」,不同以往由農業改良場所主導研發。[16]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