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星形二十面體正二十面體的一種星形化體,為正二十面體的面向外延伸並相交所形成的第四種立體,外觀看起來像是僅有框架的正十二面體[1]:49,由30個雙錐體組成[2]。這個立體最早由哈里·惠勒英語A._Harry_Wheeler發現,[3]並認為這個立體是一個離散的結構。[2]

Quick Facts 類別, 識別 ...
第四星形二十面體
Thumb
類別星形二十面體
收錄於五十九種二十面體》中
識別
名稱第四星形二十面體
參考索引W29, 11/59
數學表示法
杜瓦表示法
英語Du Val's notation
g1
對稱性
對稱群Ih
圖像
星狀圖英語Stellation_diagram 星狀英語Stellation 凸包
Thumb Thumb Thumb
g1 正二十面體 正十二面體
Thumb
Close

歷史

第四星形二十面體最早出現在哈里·惠勒英語A._Harry_Wheeler發表於1924年的論文《某些形式的二十面體與特定更高多面體的推導方式》中,惠勒將其描述為形式上離散的多面體[2],並將其編號為22。[3]在1920年至1930年間,米勒定義了一套規則來規範星形二十面體,這個規則能從無限多種星形化多面體中明確定義哪些多面體是「重要且特別」的[4],當中並未排除離散或不連續的結構[5],因此在1938年哈羅德·斯科特·麥克唐納·考克斯特帕特里克·杜·瓦爾英語Patrick du Val等人的著作《五十九種二十面體》也收錄了這種立體,並編號為11。[6]

構成

第四星形二十面體由30個雙三角錐以頂點接頂點的方式,沿著正十二面體的骨架組成。[2]

組成這個立體的星形二十面體胞為第10和第12個胞。[7]

Thumb
星形二十面體中的胞
Thumb
第四星形二十面體的胞

相關多面體

第十四星形二十面體

Quick Facts 類別, 識別 ...
第十四星形二十面體
Thumb
e1f1g1星形二十面體
類別星形二十面體
收錄於五十九種二十面體》中
識別
名稱第十四星形二十面體
參考索引W39, 37/59
數學表示法
杜瓦表示法
英語Du Val's notation
e1f1g1
組成與佈局
面的種類Thumb
對稱性
對稱群Ih
圖像
Thumb
Close

第十四星形二十面體外觀是一個邊向某方向扭曲、且有孔洞的空心十二面體,其對稱性與凹五角錐十二面體類似。[1]:61這樣的結構在polyhedr.com出版的多面體組裝模型產品中被評價為「魔術邊」(Magic edge)。[8]

第十四星形二十面體在杜瓦記號中記為e1f1g1,不少最外層為g1的星形二十面體皆形如空心二十面體:[6]

More information 名稱, 杜瓦記號 ...
名稱 杜瓦記號 星狀圖 立體圖
第四星形二十面體
11 (《五十九種二十面體》)
21(惠勒)
g1 Thumb Thumb
13 (《五十九種二十面體》)
20(惠勒)
e1f1g1 Thumb Thumb
14 (《五十九種二十面體》) f1g1 Thumb Thumb
25 (《五十九種二十面體》) De1f1g1 Thumb Thumb
凹五角錐十二面體
26 (《五十九種二十面體》)
9(惠勒)
Ef1g1 Thumb Thumb
36 (《五十九種二十面體》) f1g1 Thumb Thumb
第十四星形二十面體
37 (《五十九種二十面體》)
e1f1g1 Thumb Thumb
38 (《五十九種二十面體》) De1f1g1 Thumb Thumb
48 (《五十九種二十面體》) e2f1g1 Thumb Thumb
49 (《五十九種二十面體》) De2f1g1 Thumb Thumb
50 (《五十九種二十面體》) Ef1g1 Thumb Thumb
Close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