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藩司鈔是清朝咸豐年間在雲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發行的一種地方紙幣,以制錢為單位,屬制錢系統的錢鈔。該幣是雲南地區最早由官方印發的地方紙幣,存世極少,《雲南紙幣》稱僅見4枚。
歷史
清朝咸豐三年(1853年),發行戶部官票和大清寶鈔兩種紙幣。咸豐四年(1854年),兩種紙幣運至雲南10萬兩,在省城昆明發行,規定可在繳納地丁錢糧、官稅、鹽課等時與銅錢、銀兩搭用。同年(1854年),經雲貴總督羅繞典、雲南巡撫吳振棫奏請,在昆明城西門內錢局街設立鈔務局。由於戶部官票和大清寶鈔兩種紙幣均在北京印製,不能及時運到雲南,咸豐五年(1855年)雲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所屬雲南鈔務局開始印製發行本地紙幣「滇藩司鈔」,「藩司」在清代是承宣布政使司的別稱,「滇藩司」也就是雲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的別稱[1]:48[2]:1106。
滇藩司鈔是雲南地區最早由官方印發的地方紙幣,為皮棉紙單面印製,各面值鈔版規格相同,長約27厘米、寬約17厘米。票面四周為龍水紋圖案邊框,邊框內為上中下三欄文字。框內上欄另有一框,框內為滿、漢雙文「滇藩司鈔」鈔名。框內中欄中央為面額「大制對搭錢○○千」字樣,「大制」二字為橫書,其他字為直書,「大制對搭」指兌現時大錢、制錢各半,○○處為大寫面值,以黑戳蓋印;據《雲南歷史貨幣》記載,滇藩司鈔最初有200文、2千文兩種,後增發5千文、20千文、50千文和100千文等面額[3]:31,實際已發現的有「貳千」、「叄千」和「貳拾千」三種面額。面額右下為編號「○字第×號」,○處為以紅戳蓋印的冠號,根據存世實物推斷冠號採用千字文排序,×處為以黑色毛筆填寫的編號;面額左下印有「咸豐伍年拾壹月」;框內下欄有文字:「此鈔收放出入,皆以貳千文作庫銀壹兩,民間互相行使,聽以錢數計算,並准赴官局取錢,亦准按章搭交官項,偽造者依律治罪。」[1]:48-49[4]
滇藩司鈔鈐滿漢文「雲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之印」壓數章,為方形朱印,左下方鈐「鈔務局章」騎縫章及黑色花押,右上方鈐「滇藩司鈔廳關防」騎縫章,右下角鈐「寶雲局[a]」單位章,官印上方加蓋「改折制錢」聲明章[1]:48。蕭明華推測鈔務局為寶雲局下屬機構[4],《雲南紙幣的「恩怨情仇」》一文認為鈔務局為印製機構,而寶雲局為發行機構[5]。
存世實物
滇藩司鈔存世極少,《雲南紙幣》稱僅見4枚[1]:49。
面額 | 編號 | 實際票幅[b] | 說明 | 來源 |
---|---|---|---|---|
貳千 | 號字第二百七十號 | 261mm×165mm[c] | 「號」為千字文第50個字。馬定祥舊藏,曾在中國嘉德2006春季拍賣會拍賣 | [1]:50[2]:1107[6] |
號字第二百四十二號 | 27cm×17cm[4] | 「號」為千字文第50個字。雲南省博物館藏品 | [3]:284[4] | |
叄千 | 水字第七十七號 | 266mm×165mm | 「水」為千字文第44個字。該幣曾於首都博物館2009年中國歷代紙幣展展出 | [1]:51[2]:1108 |
貳拾千 | 致字第一百九十三號 | 265mm×169mm[d] | 「致」為千字文第35個字。雲南省博物館藏品 | [1]:52[3]:285[3][2]:1109 |
相關
2009年11月17日,滇藩司鈔咸豐伍年叄仟文紙幣被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錢幣學會和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專家評選為「中國歷代紙幣展最具歷史價值十張紙幣」之一[7]。
備註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