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流浪貓也稱為街貓或野貓,多為混種貓,是指一些脫離人類馴養生活的家貓以及其後代,家貓、野貓、流浪貓在部份地區(如澳大利亞)[1][2]被當地政府視為入侵物種。波蘭一家國立研究院也將家貓列入當地入侵物種數據庫。[3]
城市居民區中的流浪貓會造成環境髒亂、擾民等負面影響,人為的餵養擴大了流浪貓的規模[4]。在同情流浪動物的人當中,大多數並沒選擇將流浪動物帶回家餵養,而僅僅是將流浪狗貓安置在所居住小區或學校,定點餵養,因為他們所住的屋宇,不可以養動物,怕對住客造成滋擾。這種做法往往因此引發與周圍鄰里的衝突。有人會使用暴力行為故意虐待、殺害流浪貓,新加坡發生過從13層樓高的塔樓將貓扔下的案件,被告人被判處18個月緩刑[5]。也有人採取投毒的方式滅殺流浪貓[4]。
支持餵養流浪貓的人認為投餵並非有意要破壞環境,是出自愛心與同情心[4]。有些餵養流浪動物的人會為流浪動物注射疫苗及進行絕育手術以降低衛生及無限制繁殖的問題。反對餵養流浪貓的人認為公共區域是大家的地盤,同情流浪動物的人沒有資格不經周圍人同意就在公共區域餵流浪動物,況且同情者大多只願餵動物,並不對流浪動物的衛生、發情、傷人等情況負責,餵動物只是做秀,並不是真正的愛心人士。
TNR方法是國際上較為通行的流浪貓救助方法,即對流浪貓施行抓捕(Trap)、絕育(Neuter)、放歸(Release)。TNR方法可以人道[6]且有效地控制流浪貓的數量[7]、減少流浪貓的攻擊性、減少發情期的擾民影響[4]。但此舉需要以最快速度做到高密度、大規模結紮,以對抗動物繁殖速度,為此需消耗大量資金[4]人力才能起效[8]。
世界上至少有63個物種(內含40種鳥類、21種哺乳動物、2種爬行動物)的全球滅絕與貓有關[9]。家貓 ( Felis catus ) 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上100種最嚴重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10]。
貓可能早在17世紀就已抵達澳大利亞,可考證的是歐洲定居者曾在18世紀末將它們作為寵物帶出澳大利亞[11]。19世紀,人們還故意將貓放歸野外,以控制兔子和老鼠[11]。如今,澳大利亞的野貓每年捕食約20億隻爬行動物、鳥類、青蛙和哺乳動物,以及超過10億隻無脊椎動物,被捕食的多為本地物種[12]。野貓現已遍布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並成功占領了大多數棲息地,導致25種本土中小型哺乳動物物種滅絕,並進一步威脅澳大利亞100多種其他本土物種的生存[11]。澳大利亞因貓導致的弓蟲症等病症對牲畜生產造成的損失預估為767萬至1830萬澳元[11]。澳大利亞已將野貓、流浪貓等作為入侵物種[13],並表示野貓與狐狸活動是當地原生物種的生物多樣性減少的主要原因[14][15]。
澳大利亞瀕危物種恢復中心對野貓的研究項目[16]表示,自歐洲人定居澳大利亞以來,至少有34種哺乳動物已經滅絕,而該類物種的滅絕速度遠遠高於世界其他任何地方,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滅絕事件是由貓科動物造成的[12]。可能澳大利亞原生物種在其繁衍歷史上未有類似貓的捕食者,因此貓對澳大利亞野生動物的歷史和持續影響比任何物種都要嚴重得多,如鯊魚灣附屬島嶼上的條紋袋狸、古氏擬鼠等本土哺乳動物物種因野貓的引入而消失,在野貓被消滅後,它們又成功的棲息於這些島嶼上[12]。
2015年7月15日,澳大利亞政府批准了野貓為有害動物的國家聲明[17]。澳大利亞政府為應對入侵物種影響而投資2億多美元制訂了一項的五年計劃,該計劃目標包含2020年解決野貓問題,為此將獵殺200萬隻流浪貓、新增10個無野貓保護區等方式,以扭轉受威脅物種的減少趨勢[18]。同時,該計劃遭到多方批評,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保育生物學家蒂姆·多爾蒂(Tim Doherty)表示,野貓確實對澳大利亞的本土物種造成了重大損失,但該撲殺計劃是基於不可靠的科學[19]。
2023年9月4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發布外來入侵物種評估報告,表示入侵物種是澳大利亞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物種滅絕的最大推動因素[20][21]。澳大利亞環境部長塔尼婭·普利貝斯克表示,野貓是該國最具侵略性的動物,估計年均殺害20億隻動物[22]。
流浪貓在新西蘭亦造成威脅,新西蘭除了蝙蝠外沒有本土的陸地哺乳動物,且其許多本土鳥類都在地面生活,它們原本在沒有捕食者的土地上茁壯成長,但現今貓的流入造成新西蘭37%的鳥類受到威脅,易受到貓的攻擊[19]。
2013年的一項研究表示,美國野生動物面臨的最大威脅源自貓,貓或是美國鳥類和哺乳動物人為死亡的最大單一來源,其中美洲知更鳥等美國本土鳥類面臨的風險最大,老鼠、鼩鼱、田鼠、松鼠和兔子亦受其害,預計流浪貓和野貓每年對美國造成了1.3-40億隻鳥類和6.3-223億隻哺乳動物的死亡,此外也有一部分物種因流浪貓和散養貓而滅絕,包括爬行類、鳥類和小型哺乳類[23]。同時,該研究具有爭議,反對者表示貓確實對個別物種造成威脅,但不能將世界、國家想象成一個封閉的島嶼生態並以此對貓的生態威脅進行評估[24],並表示,2013年的研究存在了缺乏對實際貓科動物對被捕食種群影響的實證研究、高估貓的捕食率、統計數據不可靠、虛假研究等問題[25],指責撰文者對貓存在偏見、在製造恐慌[26]。
據CBS新聞於2023年的報道,美國約有三千萬至八千萬隻流浪貓和可能外出的六千萬隻寵物貓,導致美國800種本土鳥類中有三分之一瀕臨滅絕或大幅減少[27]。
2022年7月,波蘭科學院自然保護研究所將普通家貓的學名「Felis catus」列入了外來入侵物種數據庫[28][29]。該研究所出具的報告表示,家貓大約在一萬年前的古代中東文明中被馴化,但該物種對歐洲來說是外來物種,且貓每年在波蘭殺死大約1.4億隻鳥,建議貓主人在鳥類繁殖季節限制寵物在戶外的時間[28][29]。
2020年末,南京大學教授李忠秋在一席的演講《所以總的來說,在中國,流浪貓每年捕殺的野生動物是以百億為單位的|李忠秋 一席第822位講者》中表示,以家貓為源輸出的流浪貓,事實上對野生動物構成了巨大威脅[30]。其觀點引發了中國大陸公眾對於流浪貓生態影響的關注和熱議[7]。李忠秋團隊中產生的一份研究報告則估計,中國大陸所有散養貓科動物的最小年捕食量為:無脊椎動物1.61-4.95億隻、魚類1.61-3.58億隻、兩棲類1.13-3.82億隻、爬行類1.48-4.31億隻、鳥類2.69-5.52億隻、哺乳動物3.61-9.8億隻,可能會對中國大陸的野生動物種群和生物多樣性產生深遠的影響[31]。山東大學動物保護研究中心主任郭鵬認為該論文存在爭議,表示李忠秋團隊的問卷調查形式與問卷取樣存在問題,可能導致結果的不可靠,而將捕食量等同於生態威脅違反生態學常識,無法靠捕食量判定其生態作用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7]。回歸到中國大陸的鄉村散養貓方面,郭鵬援引一線野保人員的反饋表示,散養貓或流浪貓在野生動物活躍的鄉村地帶沒有成為野生動物的主要威脅,相反毒鼠藥卻是對野生鳥類形成傷害的原因之一[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