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旋艾麗塔先後三次登陸非洲東南部島嶼國家馬達加斯加,屬於非常罕見的熱帶氣旋。系統於2004年1月24日在莫桑比克海峽發展形成,是2003-2004年西南印度洋氣旋季期間第5場獲得命名的風暴,增強至熱帶氣旋強度後於1月28日吹襲馬達加斯加西北部,在穿越該島期間減弱成熱帶低氣壓,然後進入西南印度洋並轉向西進,於1月31日從馬達加斯加東部登岸。再度穿過該島後,氣旋迴到莫桑比克海峽並再度強化,然後轉向東南,於2月3日沿馬達加斯加西南部登陸。兩天後,艾麗塔開始轉變成溫帶氣旋,系統殘留的動向仍然飄忽不定,最終於2月13日逐漸消散。

Quick Facts 熱帶氣旋(法國(英語:Météo-France)), 形成 ...
熱帶氣旋艾麗塔
熱帶氣旋(法國英語Météo-France
一級氣旋(美國
Thumb
1月28日的氣旋艾麗塔
形成2004年1月26日
消散2004年2月5日
最高風速10分鐘持續 120公里/小時(75英里/小時)
1分鐘持續 120公里/小時(75英里/小時)
陣風: 175公里/小時(110英里/小時)
最低氣壓970百帕毫巴);28.64英寸汞柱
死亡直接造成33人死亡
影響地區馬達加斯加莫桑比克馬拉維塞舌爾毛里求斯留尼汪
2003-2004年西南印度洋氣旋季的一部分
Close

風暴產生的降雨量超過200毫米,馬達加斯加有成千上萬的房屋受損或被毀。該國5萬多人無家可歸,其中大部分生活在馬哈贊加省圖利亞拉省。氣旋引發的洪災導致超過450平方公里的農地被毀,其中還有重要的糧食作物。艾麗塔奪走島上33人的生命,這裡的災情還在約兩個月後因氣旋加菲洛襲擊而進一步加劇。風暴還給莫桑比克馬拉維帶去降水並造成破壞,系統的外圍風場也在塞舌爾毛里求斯留尼汪產生陣風和強烈的海浪。

氣象歷史

Thumb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62 km/h)
  熱帶風暴(63–118 km/h)
  一級(119–153 km/h)
  二級(154–177 km/h)
  三級(178–208 km/h)
  四級(209–251 km/h)
  五級(≥252 km/h)
  未知

2004年1月25日,馬達加斯加以西約95公里的莫桑比克海峽內發展出雷暴[1],系統的中到下層環流周圍發展出深層對流[2]法國氣象局協調世界時1月26日早上6點將位於馬達加斯加邁因蒂拉努以西約105公里海域的系統歸類為第06號熱帶擾動[3],再於6小時後將其升級為第06號熱帶低氣壓[4],26日晚,低氣壓獲名「艾麗塔」(Elita[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在這時開始針對氣旋發布公告[6]。由於中等強度風切變令北部的對流受限,氣旋起初的增強速度緩慢[5]。受西面存在的高壓脊影響,風暴形成早期總體向北移動,逐漸逼近赤道,對於西南印度洋的熱帶氣旋來說,這種情況很不尋常[7]

1月27日清晨,法國氣象局將艾麗塔升級成熱帶風暴[8],但系統在當天下午就減弱成了熱帶低氣壓[9]。1月28日清晨,氣旋又達到熱帶風暴強度[10],對流也有進一步增長[11]。受北面的高壓脊影響,艾麗塔轉向東南偏東[7],並在逼近陸地期間迅速強化,衛星圖像顯示系統中已經逐漸發展出清晰的風眼[12]UTC1月28日中午12點,風暴達到熱帶氣旋強度,相當於颶風強度的最低標準[注 1][14]。三小時後,艾麗塔以陣風時速超過180公里強度從布貝托克灣(Bombetoka Bay登陸馬達加斯加西北部[15]。氣旋在陸地上空迅速減弱成熱帶低氣壓[16],但在穿過該島後又在馬達加斯加以東海域重新發展。1月30日時,艾麗塔已進入西南印度洋[7],其對流快速組織成雨帶[17]。系統在馬達加斯加近海向南飄移了少許距離,並在此期間逐漸增強,於UTC1月31日凌晨0點再次達到熱帶風暴強度標準[7]。根據法國氣象局的記錄,艾麗塔轉向西進,在約6小時後以風力時速75公里強度從馬南扎里附近登岸[7][18]

風暴在向西穿越馬達加斯加期間迅速減弱為熱帶低氣壓,於1月31日晚回到莫桑比克海峽。到達開放水域上空後,系統中的深層對流再次增加,外流也逐漸改善。受北面逐漸增強的高壓脊影響,艾麗塔的前進速度放緩,然後轉向東南偏東。2月2日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估計氣旋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120公里的最高強度,法國氣象局也在不久後宣布風暴達到風力時速110公里的最高強度。2月3日清晨,艾麗塔以最高強度從穆龍達瓦附近上岸,然後在第三次穿越該島期間快速弱化,於UTC2月4日凌晨0點以熱帶低氣壓強度再次進入西南印度洋。氣象機構一度預測低氣壓會再度強化,但艾麗塔實際上加速向東南方向移動,並在此期間逐漸失去殘餘的對流,風暴中心也在強烈上層低壓槽的影響下暴露出來。到2月5日時,系統已轉變成溫帶氣旋,並因受弱轉向氣流影響而暫時停止移動。[7]接下來的一星期里,艾麗塔的殘留在馬達加斯加東南方向洋面蜿蜒行進,最終於2月13日逐漸消散[14]

氣旋艾麗塔先後三次穿越馬達加斯加,這樣的情況非常罕見,但並非史無前例。1970年1月的強烈熱帶風暴費利西亞和1982年的風暴賈斯汀都曾達成過這一目標。[15]

影響

Thumb
氣旋艾麗塔產生的降雨量分布

莫桑比克國家氣象局建議生活在楠普拉省贊比西亞省索法拉省伊尼揚巴內省的居民做好應對狂風暴雨的準備[19]。楠普拉省有超過2000幢建築被毀,受災最嚴重的是房屋總體建築質量較差的門巴(Memba)、納卡拉-貝拉(Nacala-a-Velha)、莫任夸爾(Mogincual)和楠普拉市。其中楠普拉市有一間學校受到嚴重破壞,納卡拉-貝拉的倖存者在1月29日晚不得不露宿街頭[20]。艾麗塔一共對莫桑比克的四個省構成影響,其中大部分發生在伊尼揚巴內到楠普拉市之間的沿海地區[19]。風暴氣流將熱帶輻合帶的濕氣帶到馬拉維,產生的降雨量超過150毫米,傾盆大雨摧毀了卡龍加區的80餘套房屋和一間診所。此外,塞舌爾也受到風暴產生的巨浪、陣風和降水影響。[15]

首度登陸馬達加斯加期間,氣旋沿途普降暴雨,最高降雨量達715毫米[21]安楚希希的24小時降雨量高達222毫米。馬哈贊加的陣風時速超過180公里[15]。艾麗塔首次登陸就令沿途約5000人流離失所,馬哈贊加省西北部有90%的建築物因風暴受損,至少兩人遇難[22]。馬達加斯加共有1萬2408套房屋被毀或嚴重受損[23],導致5萬5983人無家可歸[15],其中大部分生活在馬哈贊加省和圖利亞拉省[24]。該國有約7000人被迫前往體育場館或依然屹立的建築物中尋求庇護。此外,馬達加斯加共有510所學校和醫院受到嚴重破壞。氣旋對馬達加斯加全部6個省中的5個構成影響,部分地區的道路供電都受到嚴重擾亂[23],至少39座橋梁受損或被毀[24]邁因蒂拉努和蘇阿維南德里亞納(Soavinandriana)都受到風暴重創[15]。暴雨引發的洪水淹沒了米東吉-阿齊莫Midongy Atismo)80%的水稻[25]玉米木薯作物都受到類似影響。受害作物都是馬達加斯加人的口糧[23],風暴還破壞了該國超過450平方公里的農地[26]。整個馬達加斯加共有至少33人喪生,另有至少129人受傷[15]

艾麗卡的溫帶天氣系統殘留產生狂風和巨浪,對毛里求斯留尼汪構成衝擊,導致一艘船沉沒[7]

餘波

Thumb
氣旋艾麗塔引發的地表徑流

2004年2月13日,馬達加斯加政府向國際社會請求援助[27]。風暴過去1個月時,法國美國德國日本一共提供了價值28萬7000美元(2004年美元)的援助[26][27][28][29]。法國政府派出載有食品、醫藥及其它物資的飛機趕赴災區[27],德國政府提供的主要是食品和藥品援助[28]。2月27日,日本政府向馬加達加斯送去包括帳篷、發電機和塑料板材在內的多種救災物資[29]

官員向災區發放包括大米、糖、肥皂、蠟燭、火柴和淨水藥片在內的多種救災物資。政府在圖利亞拉省的穆龍達瓦發放了4萬噸水稻種子,塔那那利佛省的安巴圖蘭皮派發了10噸大米,此外,世界糧食計劃署還向該國送去80噸麵粉。聯合國與多家援助機構通力合作,修復了多所學校,並向災區居民提供膳食。工人協會與馬加達斯加紅十字會合作設立供水系統,每天可以提供4萬5000升飲用水。[23]

氣旋艾麗塔來襲約兩個月後,馬達加斯加又遭氣旋加菲洛襲擊,破壞程度嚴重加劇,造成數百人死亡,超過24萬人無家可歸[15]

參見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