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片(英語:action film)是娛樂電影的一個種類,其情節多半包括一連串的動作鏡頭,如打鬥、特技、追車或爆炸場面等等。劇情通常是正義的一方對抗邪惡的一方,而解決的方法往往是訴諸暴力

歷史

從1960年代開始動作片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片種,但是其特徵從電影早已存在,巴斯特·基頓等藝術家在他們的電影中就已經結合了特殊效果。

作為獨立的片種動作片起源於犯罪片,1950年代裡動作和暴力描述在犯罪片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強烈,比如斯坦利·庫布里克的《殺戮》(1956年)。亞弗列·希治閣在其《西北偏北》中首次展示了一個新的電影手法,僅為表現主人公的體力動作而提供必要的挑戰。在占士邦電影系列以及在《不可能的任務》等電影系列裡,持續出現專門為了呈現暴力技術和體力表現的英雄劇情。

這些影片的表演不真實,擁有非常強烈的道德評價的觀點,與此相對的則是新好萊塢運動中的導演。這些導演表現的動作和暴力體現是開放的,他們是對1968年抗議運動越南戰爭造成的社會和政治發展的反應,他們的影片對當時的道德提出質疑,比如就暴力使用對人體的影響的問題。這些影片的代表作包括阿瑟·佩恩的《我倆沒有明天》(1967年)和山姆·畢京柏的《日落黃沙》。

Thumb
驚險鏡頭中的替身演員

李小龍的電影開始了強調人體力量和人體美觀的動作片,其中的特徵效果包括慢動作、怪異聲音等導致了一個亞片種的形成,即是武打片。1980年代最重要的動作片影星包括阿諾·施瓦辛格席維斯·史特龍,他們利用充滿肌肉的主角體態強調動作力量,當時的動作片主題往往包括報仇以及典型的好壞鬥爭。

1990年代的動作片開始以自嘲和幽默的手法呈現,代表作包括約翰·麥克蒂爾南的《最後魔鬼英雄》(1993年)和詹姆斯·卡梅隆的《真實的謊言》(1994年)。麥克蒂爾南的《終極警探》系列也對其中的英雄進行反想,把主角約翰·麥克萊恩(布魯斯·威利斯飾)描寫成一個有煩惱和缺陷的普通人,但總是能在最後戰勝惡人。亞洲動作片的代表明星成龍則常以肢體幽默的方式打鬥,而自己經常演出電影中的危險動作,而不使用替身演員

主題和形式

Thumb
國際知名的動作巨星;左上起:席維斯·史特龍阿諾·施瓦辛格布魯斯·威利斯史蒂芬·席格道夫·龍格爾尚-克勞德·范·戴姆韋斯利·斯奈普斯成龍

動作片的許多題材與手法受驚悚片以及戰爭西部片很大的影響;動作片以警匪電影佔大宗,警匪電影變化後產生黑幫電影為主流,動作片演員往往也需有功夫身手。動作片可分為:

不少動作片以格鬥為主、故事為副,劇情發展合理化主角動武理由,動作場面刺激及娛樂觀眾。其中暴力場景特別戲劇化,是和平社會少見的處境。

參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Template:Filmsbygenre英語Template:Filmsbygenre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