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騮(1904年9月25日—1938年9月26日[2][3]:91),又名楊十四,季良。貴州省荔波縣人,布依族[3]:90。他為抗日戰爭期間陣亡的中國軍方高級將領之一。

Thumb
《抗戰軍人忠烈錄》(第一輯)[1]中的楊家騮烈士遺像

生平

1923年,考入貴州軍第七教導隊。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步兵科。歷任陸軍第九師排長、連長、營長、少校團副、軍政部特務團少校營長。1935年,選送中央陸軍軍官高等教育班深造。1936年後,提升為陸軍第37軍60師第308旅第360團中校團副。不久,楊家騮提升為上校團長兼抗日聯軍第四支隊指揮官[3]:90。1938年9月下旬,武漢會戰中,60師在江西省德安縣境內的麒麟峰與日軍展開爭奪。9月25日,日軍占領麒麟峰陣地。360團團長楊家騮受命於25日夜發起收復麒麟峰陣地的戰鬥。26日凌晨,國軍收復麒麟峰[2],但楊家騮因中彈失血過多而犧牲[3]:91。9月28日,相關電文中,「擬請從優晉敘少將議恤以慰忠魂」[2]。最終,國民政府追授陸軍少將[3]:91

將軍原壽藏於荔波縣中山公園內,「文革」中楊將軍忠骸被遷出公園草葬於北門上,後又因該地要修水泥廠,又由其遺族將其忠骸朽骨火化後,遷葬於出生地苟苗坡上,原碑記被打成兩截後用作修糧倉基腳石[4]

1949年後,貴州省人民政府追認楊家騮為革命烈士。1992年11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革命烈士證書[3]:91

註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