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質病毒門,是病毒的一個門,其中的病毒又被稱為核質巨DNA病毒(英語:nucleocytoplasmic large DNA viruses,縮寫NCLDV),是一類大真核DNA病毒。 這批病毒過往並不屬於任何目。2013年,Colson等人 (2013)建議將這批病毒建立成為巨病毒目(學名:Megavirales)[1][2]。 本目由11個以上科組成,但目前我們仍未知這這幾個科會不會有一個共同祖先[3]。
分類
- 巴西雅拉病毒 Yaravirus brasiliensis
- 甲藻DNA病毒 Dinodnavirus
- 棒狀病毒科 Baculoviridae
- 痘病毒科 Poxviridae
- 非洲豬瘟病毒科 Asfarviridae
- 幸運病毒科 Faustoviridae
- 變形病毒科 Orpheoviridae
- 闊口罐病毒科Pithoviridae
- 馬賽病毒科 Marseilleviridae
- Irido-/Asco-viridae
- 藻類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 Phycodnaviridae
- 潘多拉病毒科 Pandoraviridae
- 擬菌病毒科 Mimiviridae = 巨大病毒科 Megaviridae
- 巨擬病毒亞科 Megamimivirinae
- 克洛斯特病毒亞科 Klosneuvirinae
- 中擬病毒亞科 Mesomimivirinae
研究
這類病毒都有共同的DNA功能基因組和獨特的病毒粒子結構。現在還不確定核質巨DNA病毒不同種類之間的相似性是由於利用相同或相似宿主基因進行病毒複製,還是因為一個共同的病毒祖先進化而來,仍需要詳細研究。[4]
有47個NCLDV的核心基因被確認,包括四個參與DNA複製和修復的關鍵蛋白。這些蛋白酶包括DNA聚合酶 B,拓撲異構酶 II A,皮瓣內切酶及加工因子增殖細胞核抗原。其他蛋白質包括DNA依賴性RNA聚合酶 II和轉錄因子II B。
有可能這些病毒進化到前真核生物前就與現存冠組分離,祖先類型有包括至少有41個基因的複雜基因組:(1)複製機制;(2)多達四個RNA聚合酶亞基;(3)至少三個轉錄因子;(4)覆蓋和多聚腺苷酸化酶;(5)DNA組裝裝置;(6)二十面體病毒衣殼和膜結構組件。
參見
- 巨病毒
- 病毒性真核生物起源
- 域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