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1499年—1559年),字懋欽,一字夢虞,號愚谷,又號未村居士。山東樂安縣縣城西南李鵲莊人(今山東省廣饒縣李鵲鄉李鵲村)。李舜臣穩重文雅,氣度甚偉,自幼好學,讀書若渴,尤喜古文。
生平
治《書經》,由國子生中式己卯科(1519年)山東鄉試第六十七名舉人,嘉靖二年(1523年),二十五歲的李舜臣中會試第一(會元),殿試二甲第一(傳臚),成進士,初授吏部文選司主事。因反對張璁「大禮議」事件而得罪皇帝,受廷杖,被罷免。後被起用,授員外郎,繼又出任江西提學僉事,陞南京國子監司業,晉為太僕寺卿,不久引病歸里。從此致力於學,經、史、詩、文均有較高造詣,為明代著名學者。居家25年卒。
著作
李舜臣才識淵博,尤精經學。對漢儒關於經、史的注釋,悉心探究,頗有獨見。所著詩文不務華麗,專尚風味,詩細文賅,一時稱為名品。與知名文士章丘李中麓、慶陽李夢陽齊名。
李舜臣一生著作甚富,見於文獻記載的有:《詩序考》、《毛詩出比》、《尚書說》、《易讀外編》、《禮經讀》、《春秋左傳考例》、《三經考》、《四經讀》、《六經直音》、《古文考》、《愚谷集》、《戶部集》、《符台集》、《夢虞詩稿》等19種。[1]當時著名文學家王世貞曾出版其文集,評其文章特色為:「意至而言,意竭即止,大要不使辭勝意」,「詞語體裁,約之簡奧,而指事類情,各極其則,誠少則好矣」。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李舜臣編輯《樂安縣誌》,其體例及史料考證多為明、清時期諸《樂安縣誌》所遵循。
墓地
明穆宗隆慶三年(1569年)賜祭葬之故里,並隨有石羊、石虎、石馬、石柱、華表等物,顯達鄉里。李舜臣墓位於李鵲鎮李鵲村,距縣城12里。
家族
曾祖李瑾。祖李超。父李鉞(1465年-1527年),饒州府司獄,封吏部稽勲司主事。前母曹氏、母蔡氏、繼母孟氏。具慶下,兄天賜、弟舜稼、舜俞、舜陶、舜咨[2]。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