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傀儡戲,又叫木偶劇、木偶戲、人偶戲、人偶劇、人形劇,是一種不以真人演出,而以操控傀儡的方式演出的戲劇,有許多種類。
根據出土文物與歷史資料顯示,傀儡戲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具有表演功能的戲劇。據說古代葬禮中用來殉葬的「俑」,與傀儡戲有直接而深遠的關係。《通典》則云:「《窟礌子》作偶人以戲,善歌舞,本喪家樂也。漢末始用之於嘉會。」《樂府雜錄》以為起於漢高祖被冒頓圍於平城,平城正西是冒頓的閼氏把守,謀臣陳平知閼氏愛忌妒,製造了會動的美人木偶來解圍[1]。唐代謝觀為此作了《漢以木女解平城圍賦》。杜佑《筆麈》中的記載:「傀儡,漢末使用於嘉會,北齊高緯尤好之」,「今俗懸絲而戲,謂之偶人,以手持其末,出其幃帳之上(外)。」「郭郎」與「鮑老」是傀儡戲史中對傀儡的兩個稱謂[2][3]。《後山詩話》載宋楊億《傀儡詩》:「鮑老當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當,若教鮑老當筵舞,轉覺郎當舞袖長。」[4] 《都城紀勝·瓦舍眾伎》中提到了4種傀儡:「弄懸絲傀儡(起於陳平六奇解圍)、杖頭傀儡、水傀儡、肉傀儡(以小兒後生輩為之)。凡傀儡敷演煙粉靈怪故事、鐵騎公案之類,其話本或如雜劇,或如崖詞,大抵多虛少實,如巨靈神朱姬大仙之類是也。」[5]
在亞洲不少地區,傀儡戲原本最重要的功能是驅除邪煞,這種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到現在驅除邪煞變成民間傀儡戲主要的功能之一。這種特殊的社會功能,使傀儡戲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這也是傀儡戲跟其他種類的戲劇非常不同的地方。
木偶戲被攝制後,用於電視、電影放映,一般被歸入特攝。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