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厭炎(Epiglottitis)是會厭部位(舌根部上方的軟骨,可避免食物進入氣管)的發炎[7]。症狀一般會出現的很快,症狀包括吞嚥困難,也會造成流口水、聲音改變、發燒以及呼吸加快等症狀[1][2],因為會厭在上呼吸道,因此吞嚥問題也會影響呼吸[7],人們可能會讓上半身往前傾,以三腳架姿態英語Tripod position讓呼吸道打開[1]。當症狀惡化時,會有喘鳴發紺的情形[1]

Quick Facts 會厭炎 Epiglottitis, 同義詞 ...
會厭炎
Epiglottitis
同義詞急性上喉炎
Acute supraglottitis
Thumb
頸部X-ray發現有拇指征英語thumbprint sign
症狀吞嚥困難、流口水、聲音改變、發燒、呼吸加快、喘鳴[1][2]
起病年齡快速[1][2]
病因流感嗜血桿菌、會厭灼傷或是創傷[1]
診斷方法醫學影像、檢視會厭[3][1]
預防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利福平[4][5]
治療氣管插管、注射抗生素、皮質類固醇[1][2][4]
預後約有4%會死亡[3]
盛行率每年十萬分之二[1][6]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胸腔醫學
ICD-9-CM464.3
DiseasesDB4360
MedlinePlus000605
eMedicine801369、​963773、​763612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Close

以往最常見的會厭炎病因是由於流感嗜血桿菌的感染[1],不過在有相關疫苗後,會厭炎大部份是由其他細菌感染所造成[1]。其他可能病因包括會厭部位的灼傷以及創傷[1]。最準確的診斷方式是直接檢視會厭部位[3]。若有會厭炎,頸部X光可能會看到拇指征英語thumbprint sign,但也有可能在會厭炎的情形下,沒有出現拇指征[1]

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可以有效的預防會厭炎,自1980年代開始就已開始採用[4]。若是已暴露在致病菌中的高危險群,也可以用抗生素利福平來預防[5]。治療最重要的部份是保護呼吸道,一般會透過氣管插管來進行[1]。也可能會預射抗生素,例如頭孢曲松,也可能會用萬古黴素或是克林黴素[2][4]。一般也會使用皮質類固醇[1]。若有適當的治療,患病兒童的死亡率約1%,成人約7%[3]

在使用流感嗜血桿菌疫苗來預防之後,會厭炎的病例下降了95%[8],以往是嬰幼兒最容易感染,現在是年齡較大的兒童及成人較容易罹患[4]。在美國每十萬名兒童中,一年約有1.3個兒童會罹患會厭炎[1],成人則是每十萬人中會有1至4人罹患[6]。會厭炎在開發中國家比較常見[9]。兒童患病的死亡率約為6%,不過若有插管,可以降到1%以下[10]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