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之環》梵語ऋतुसंहार轉寫Ṛtusaṃhāra),又譯《六季雜詠》,是梵語詩人迦梨陀娑流傳下來的四部詩歌之一,用組詩的形式分六組描繪不同季節英語Ritu (Indian season)中的自然景物和男女歡愛[1]

Thumb
《時令之環》梵語原文及漢語藏語對譯

內容

《時令之環》在印度詩歌理論中屬於小詩印地語खण्डकाव्यखण्डकाव्यkhaṇḍakāvya),是一部專門描寫六季自然與愛情的詩歌集,共144首;亦有收錄較多的版本,可達158首。前三季中寫自然的較多,後三季寫男女戀情的較多。[2]:5、6[1]

夏季

第一章描寫夏季ग्रीष्मgrīṣma)。天氣炎熱,夜晚池水招人喜愛,春日裡激起的愛念和情思逐漸消退,自然界的動物因為酷暑而停止爭鬥,森林大火景象壯觀。[3]

雨季

第二章描寫雨季वर्षाvarṣā)。烏雲雷鳴暴雨湍流草木生發,動物發情。雨季激發了戀人的情愛,也引起了遊子和閨婦的思念[3]雨雲令遊子思念妻子的寫法,與迦梨陀娑另一部詩歌《雲使》的情調相合。[1]

秋季

第三章描寫秋季शरद्śarad)。河水緩緩流動,池塘微波盪漾,稻穀低垂,風動花開,秋夜美好。[3]

霜季

第四章描寫霜季(又稱寒季;हेमन्तhemanta)。此時的印度,雖然初降,但仍有稻穀成熟、新芽綻放,人們的活動則轉入室內,醉心於歡愛。[3]

寒季

第五章描寫寒季(又稱冬季शिशिरśiśira)。這一章與上一章類似,屋頂、涼風、寒夜不再讓人欣喜,人們在室內縱情歡娛。[3]

春季

第六章描寫春季वसन्तvasanta)。新芽吐翠,花木盛開,曉風和暢,鳴,男男女女春心盪漾。[3]

整理和翻譯

英國語文學家威廉·瓊斯曾對《時令之環》進行整理,並於1792年在加爾各答出版,乃是第一本以現代印刷方式發行的梵文書籍[2]:7

《時令之環》最早的歐洲語言譯本德國梵學家彼得·馮·波倫德語Peter von Bohlen1804年發表的德語譯本。漢譯方面,郭沫若翻譯過兩首;黃寶生《梵語文學讀本》中翻譯了前三章;《迦梨陀娑〈時令之環〉漢藏譯註與研究》則收錄了羅鴻的漢語全譯本(及拉先加的藏語全譯本)。[2]:7、8

仿作

後人曾對《時令之環》進行過一些仿作,如尼泊爾詩人萊克納特·保德亞爾尼泊爾語लेखनाथ_पौड्याल就有一部仿寫的《時令之環》。[10]

評價

《時令之環》中不乏一些印度風情的佳作,但總體的謀篇布局不夠高妙,還存在部分乏味的重複,藝術性低於迦梨陀娑的其他詩作,文學價值略顯單薄,因而被認為是詩人早期不夠成熟的作品。但也有學者認為,這恰可以讓人們更好地了解迦梨陀娑的創作歷程。[11] [2]:6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