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爵士,OM,FRS(英語:Venkatraman Ramakrishnan,1952年4月1日—),英國結構生物學家,擁有美國籍[1],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2015年9月,他被選為皇家學會會長。[2]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6年2月17日) |
生平
拉馬克里希南出生於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吉登伯勒姆。1971年,取得印度巴羅達大學物理學理學學位;1976年,獲得美國俄亥俄大學物理博士學位。1976-1978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攻讀生物學研究生學位,1978-1982年在耶魯大學化學系從事核糖體方面的博士後工作[3]。
目前是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劍橋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資深科學家。2009年,與阿達·約納特和托馬斯·施泰茨因為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而共同獲得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4]。
主要貢獻
文卡特拉曼從1978年開始從事核糖體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集中於核糖體中mRNA蛋白質的高保真性及其與蛋白質合成速度之間的平衡性,密碼子/反密碼子鹼基配對,搖擺假設等方面。他在解析了小亞基及其與mRNA的複合物三維結構,特別是核糖體與mRNA以及不同的tRNA複合物結構後,提出了小亞基雙重檢查的分子尺機制。從而讓核糖體研究得以精確測量一些數值。正是藉此理論,他在2009年與阿達·約納特和托馬斯·施泰茨共同獲得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3]。
榮譽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