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心靈感應(telepathy)意為「遠距(tele-)感應(-pathy)」, 是指不藉助任何感官或物理途徑,將訊息傳遞給另一個人的現象或能力;在報導中,這些訊息往往被描述為和普通感官接收的訊息相同。該詞由F. W. H. 梅耶爾1882年所創[1],又譯作心電感應。在中華文化中稱所屬神通為他心通或心有靈犀。
一個經典的心靈感應事例是中國元代著名典籍《二十四孝》中的「齧指痛心」,其中寫道:孔子的弟子曾參入山打柴,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背起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讓你知道。」曾子很孝順,因此對母親痛苦有着很強的感知力。後人也以詩頌之:「母指方才齧,兒心痛不禁。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
關於如何探測、了解和使用心靈感應已有很多研究,譬如甘茲菲爾德實驗,但由於無法通過科學性的重複檢驗,科學界一般認為心靈感應不是真實的現象。[2][3][4]而且,此現象的各種解釋都無法與現今科學銜接,所以心靈感應目前屬於「玄學」領域,不能稱為「心靈感應理論」。
但由於人類時常觀察到所謂「奇異的交流」和類似現象,當代在研究歷史、虛構作品或信仰時,常用心靈感應或類似觀念作解釋。
有些人往往把心靈感應和預知、透視、同理心等幾個類似的玄學現象連在一起。一些宗教概念也認為心靈感應是連接心中自性的重要成分。
越南語稱之為「神交隔感」(thần giao cách cảm),日語則用「以心伝心」或者直譯英文「テレパシー」。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