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溶(1879年—1943年)[1],字海若湖北蒲圻(今赤壁市)人。清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張國淦的弟弟。

Quick Facts 張國溶, 籍貫 ...
張國溶
Thumb
大清翰林院編修
籍貫湖北省蒲圻縣
出生1879年?月?日
逝世〔1943年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日(1943歲—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00)(63—64歲)〕
出身
  • 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進士
著作
Close

生平

張國溶小時候隨父親住在安徽蕪湖。1902年,他和哥哥張國淦於同科中舉。1904年,張國溶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2]不久奉旨留學日本法政大學[3]。1908年,他歸國回到湖北,出任漢口商業學堂學監。1909年,湖北諮議局成立,他任副議長。任內,他和議長湯化龍等人發起成立了漢口憲政同志會,他任副會長。在國會請願運動中,他積極聯絡君憲派人士發動各省派代表三次到北京請願,他也親自參加請願。[2]

武漢革命即將爆發前夕,他經陶德琨介紹,和革命領導人劉公進行了商議。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湖北軍政府成立,他任政事部編制局局長。後來該局升為部,他任部長。南京臨時參議院成立後,他曾經和馬鳴騫湯化龍委派充任代表,但因為遭到反對而未出席。後來他到北京,任禮制館評議員。[2]他還曾任憲法研究會委員、國會眾議院議員、政事堂參議。1914年,袁世凱解散了民元國會,召開約法會議,他任約法會議議員。他獲授中大夫、二等嘉禾章。[3]1919年五四運動後,他脫離了政界,在北京通過賣書畫為生。[2]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方面擬請他任要職,他遂在報紙上刊登自己的訃告和遺照,詐稱死亡,以避開日本方面的邀請。[2]

1943年,張國溶病逝。[2]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