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大洲飛機場位於建甌老城區以北,馬汶村以南,崇陽溪東岸。始建於1933年,最初為向被圍困在順昌國民革命軍第56師空投糧食而修建。抗戰時期隸屬中國空軍第十三總站管轄,是美國飛虎隊的中轉基地,為美軍飛虎隊的飛機提供維修、加油、中轉等服務,設有一招待所和戰地醫院,為空運來的傷員診療服務。1949年以後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黃華山空軍站接管。在武夷山軍用機場建成以後,加之部隊縮編,黃華山空軍站撤走,建甌機場廢棄不用。機場廢棄後用作農田,沒有進行商業開發。[1][2]

歷史

建成

在1933年8月的紅軍第三次反圍剿戰役中,順昌將樂南平三城同時被紅軍包圍,其中順昌戰事最烈,城內劉和鼎部隊被困20餘日而斷糧,多次向南昌告急。為解決國民黨第56師劉和鼎部隊糧食供應,當時決定在建甌搶建一臨時機場,供飛機起降,向順昌城空投糧食。劉和鼎派遣工兵營在建甌的北門郊外大洲搶修1個長千米,寬300米,占地400畝的小型飛機場,電請南京飛來4架小型飛機,每天從建甌飛往順昌為被圍軍隊投送糧食。機場建成後,每天向順昌投糧食,空投持續一個多月。後來紅軍自動撤退,被困40多天的將樂、順昌、南平三地解圍。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建甌飛機場擔負着軍政人員往來、戰爭物質運轉的任務,也是抗戰期間盟軍的抗戰機場,為美國援華空軍飛虎隊的中轉基地。1942年6月7日,日軍占領浙江衢州,設在衢州機場的空軍第十三總站撤至福建建甌機場。借用黃華山的城隍廟作辦公室,宿舍另租民房,分散在廟的四周。機場經加工整理,跑道長一千多米,另有平行滑道一條。同年8月,日軍撤出衢州,空軍第十三總站即從福建建甌遷回浙江衢州。1942年9月,服務美國援華空軍「飛虎隊」的隸屬於戰地服務團桂林支部的建甌空軍招待所成立,有兩層小樓及餐廳,可同時接待20人食宿,並設有專職的理髮師、洗衣人員,以及一支飛鷹劇團。另有一座小型戰地醫院。1944年6月日軍發動金衢戰役,衢州又一次淪陷,空軍第十三總站又遷到福建建甌,直至1945年8月抗戰勝利,南京空軍總部成立,空軍第十三總站隨即撤銷。

1949年以後

1949年下半年,建甌解放,機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黃華山空軍站接管,主要負責機場擴建、維修保養和接受飛機緊急降落任務以支持解放軍攻打金門、台灣。建甌機場於1949年7月份起至11月中旬進行擴建,共歷時4個半月,建設共徵集各地民工5000餘人,挖土12萬方。新建的建甌機場加長加寬了跑道,並建成三層辦公樓一座,瞭望台一座,飛機掩體八個。機場建成後,曾多次用作傳遞急要公務的加油站。後新建武夷山軍用機場,建甌機場至此棄用。

環境

由於城南雲際山的善見塔(俗稱水南塔)正對機場跑道,寶塔成為飛行員們天然的地面標誌。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