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能源問題的思考》,是江澤民2008年發表的論文,該論文以中文和英文雙語的形式發表於《上海交通大學學報》[1]。該論文收錄於江澤民的文集《中國能源問題研究》[2]

創作評審

2007年底,適逢江澤民從交通大學畢業60周年,上海交通大學向江澤民約稿,作為112周年校慶的獻禮。之後,江澤民查閱資料並請教相關專家,馬富才寧吉喆、周大地、韓文科等人也幫助江澤民搜集了數據資料,江澤民親自撰寫了論文和英文摘要。2008年2月28日,江澤民向《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編輯部交稿。論文經過了內審和外審環節。編輯部對原稿修改了五六次,修改稿共達16份[3],數次往返於編輯部和江澤民之間,修正了大量格式問題[4][5]。論文發表於《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及《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英文版)》2008年第3期。

內容

論文闡述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探討了中國能源發展的機遇和挑戰,論述了中國能源發展的戰略思路,認為中國要以煤炭為基礎,進行節能降耗,同時發展無碳、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論文還討論了能源稅、能源價格和能源發展前景等問題[6][4]

後續

2009年4月23日,江澤民視察中國聯合工程有限公司時,送出了這篇論文[7]

評價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勇評價稱,江澤民以新的身份來思索中國的能源問題,會有更新的視角,這也是對中國能源問題的關注升溫的標誌[4]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馬德秀評價稱,該論文是一篇高屋建瓴、內涵豐富、論述精闢、系統全面地闡述中國能源問題的重要文獻[8]

中國礦業大學餘力教授認為論文沒有提及煤炭地下汽化技術,是其不足之處。曾任長春一汽副廠長的沈永言認為論文的最後部分略顯不足,應有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意見[5]

科技部國家能源局等部門研討了這篇論文[9][10]

對於江澤民發表論文這一行為,南方周末報道稱,有學者認為卸任領導人應在社會公共事務和學術研究等方面有着更多空間[5]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