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算機技術的歷史中,巨集病毒(英語:Macro virus)是一種使得應用軟件的相關應用文檔內含有被稱為巨集的可執行代碼的病毒。一個電子表格程式可能允許用戶在一個文檔中嵌入「巨集命令」,使得某種操作得以自動運行;同樣的操作也就可以將病毒嵌入電子表格來對用戶的使用造成破壞。[1]
在1990年代中後期最流行的病毒就是和微軟公司辦公軟件(如Microsoft Word及Excel)相關的巨集病毒。在90年代後期,微軟公司的電子郵件軟件Outlook(擁有scripting特性)成為傳播巨集病毒最常用的載體。直到今天還是如此。Outlook的scripting特性使得巨集病毒能夠獲得Outlook用戶地址簿中存儲的聯繫人地址,通過向這些地址發送E-mail將病毒體廣泛傳播。而之前的電腦病毒(比如Morris電腦病毒)同樣通過E-mail傳播,但破壞力遠不及此。
巨集病毒的另一個特別危險的特徵體現於它們有時能夠感染運行不同操作系統平台上的的電腦。比如Microsoft Word巨集病毒可以感染使用微軟公司視窗系統的Word用戶[2],同樣也可以感染使用蘋果公司Macintosh電腦的用戶。
有些計算機程序設計員和系統管理員,特別是那些為Linux編寫軟件的,對微軟公司大加批評,他們認為是微軟公司造成了巨集病毒隱秘的進行大肆傳播而沒有受到任何阻礙的局面。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OpenOffice,它所使用的巨集語言中被慎重的去掉了某些巨集功能(例如:自動執行功能), 這樣的話就能避免巨集造成的一些問題。微軟公司這些年來也在通過不斷增加對巨集病毒傳播的難度來加強其程序的安全特性,但是這些被嚴格約束而去除的巨集功能確實讓用戶覺得十分有用,而這些用戶也因此又開啟了這些功能,這使得用戶承受了被電腦病毒破壞電腦系統的風險。
絕大多數的巨集病毒都是根據微軟公司系列軟件所特有的巨集功能所編寫,這一方面是因為其他應用軟件對編寫巨集病毒來說十分困難,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微軟公司系列軟件得到了最廣泛的使用,以致於它們成為了這些電腦病毒的首要目標。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