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恩(約1162年—?),廣東宋氏始祖,宋湘二十二世祖。[1][2][3] 宋父元東公,祖輩追溯至宋弘的後裔——宋端。南宋年間,宋氏從江西贛州府瑞金縣青草湖大柏地遷到廣東長樂縣琴江都中壩(今五華縣)。歿後經風水師尋龍點穴,葬在今紫金縣敬梓鎮新塘的一處「臥獅搖鈴穴」。[4]
後代
宋公有兄弟四人名諱:新恩、新惠、新思、新悠,兄弟四人的父母早亡,新惠公、新思公居吳地,新悠公未明。新恩公遷居廣東,娶妻唐氏三娘,有一子諱潭沐。潭沐公娶妻目孺人,有一子諱振宗。振宗公娶妻何孺人,有四子諱有仁、有義、有忠、有信。有義公、有忠公、有信公世居長樂,後人多居於此;有仁公遷居程鄉(清嘉應龜漿、今梅縣),娶妻甘孺人,有二子諱震一、萬三郎。震一公、萬三郎公於成年後遷往興寧,及後又遷往嘉應白渡堡,開基立業。
宋氏後裔除支傳在廣東各地方市邑外,也派傳至湖南(瀏陽)、江西(萬安、萬載及興國)、廣西(博白、北流、貴港、平南、桂平、武宣及賓陽)、四川(犍為、威遠、宜賓及永川)、台灣(桃園)、海南(瓊中及浙江)等地。
1744年(乾隆9年),十九世孟梧、二十世存侯、曕桂、來高、二十一世伯麟(五房公)及高麟(六房公)等人自廣東嘉應白渡堡來臺,於北路淡房廳桃澗堡廣興莊開墾。
1858年(咸豐8年),宋氏來台祖其昌、敬昌兄弟皆無成家,因病將墾殖六甲餘地典押於張家無力贖回。迨相繼過世後,經族長宋德珍商同族人墊佛銀180元贖回。同年十月,宋氏族老敦促來臺宗族後裔團結合作,以贖回的土地為基礎,集資85份發起組織「宋新恩公會」並奉祀近始祖。同治至大正年間,又先後購買十餘甲地,並規定會份不得買賣轉讓。1872年(同治11年),宋蟾桂、萬左兩族因故回返嘉應,自願退出,自此新恩公會會份成為83份。
1888年(光緒14年),官廳重新測量土地,將此處宋氏族人所開墾的地方定名為「宋屋莊」。台灣日治時期沿用舊名,仍稱「宋屋莊」;1920年(大正9年),「宋屋」改制為大字。台灣光復以後,改稱為「宋屋村」。
1972年(民國61年),宋新恩公會位於新屋交流道附近的老祠堂,因位置中山高速公路經過之處而被徵收。公會將補償費用於中壢元化路買地建五層大樓,頂樓設祖堂用於供奉祖先,每年春秋兩祭。[5] 1973年(民國62年),宋新恩公會改名為「財團法人台灣省桃園縣宋新恩公祭祀公業」,迄今166年。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