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哈德·勞斯(德語:Erhard Raus,1889年1月8日-1956年4月3日)是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國防軍的一名大將。他在東線戰爭初期指揮了第6裝甲師[1],後升任軍團司令。勞斯是在德國國防軍系統中軍銜最高的奧地利人之一(大將軍銜)。另外兩個是亞歷山大·勒爾洛塔爾·倫杜利克[1]

Quick Facts 埃哈德·勞斯, 本名 ...
埃哈德·勞斯
本名Erhard Raus
出生1889年1月8日
奧匈帝國沃爾夫拉米茨
(今捷克奧布拉莫維斯)
逝世1956年4月3日(1956歲—04—03)(67歲)
奧地利維也納
效命 奧匈帝國
奧地利第一共和國
 納粹德國
軍種 納粹德國陸軍
服役年份1909–45
軍銜 大將
統率第6裝甲師
第11軍
第3裝甲軍團
參與戰爭二戰
獲得勳章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
Close

生平

1889年1月8日出生於奧匈帝國奧布拉莫維斯,父親赫寶斯·勞斯(1859-1923)是一位奧匈帝國軍官,生母於1898年5月12日生病去世,父親再娶。1907年時勞斯18歲,就讀於奧匈帝國布爾諾的軍官學校,後來駐紮在科爾蒙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波蘭南部參加了戰鬥,在那裡指揮了一個自行車步兵連。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他被納入新組建的奧地利軍隊,首先在維也納擔任自行車步兵營的指揮官,後來擔任軍事學院的戰術家。1938年奧地利併入德國後,他轉而效忠德國軍隊,成為德國駐羅馬大使館的武官。

Thumb
1943年7月,裝甲兵上將艾爾哈德·勞斯(右三)、赫爾曼·霍特(右四)和陸軍元帥埃里希·馮·曼施坦因(右五手持元帥杖)一起參加在哈爾科夫舉行的瓦爾特·馮·許納斯多夫的葬禮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被召回現役。1941年9月7日,在巴巴羅薩行動期間,勞斯被任命為第6裝甲師代理師長。9月15日,失去砲兵部隊的第6裝甲師被調往中央集團軍,參加向莫斯科挺進的颱風行動。10月11日,他被授予騎士鐵十字勳章。勞斯的部隊被轉移到第47裝甲軍

4月初,第6裝甲師被調往法國整修休息;勞斯於4月29日被任命為該師師長。1942年11月中旬,該師離開法國前往蘇聯。在城堡行動(庫爾斯克戰役)失敗後,他組織軸心國部隊撤過第聶伯河。1943年12月10日,他被任命為第4裝甲軍團代理司令。幾天后,他將各師轉移到河對岸,並掠奪了數千頭牛和馬。勞斯指揮第1裝甲軍團,隨後指揮第3裝甲軍團(1944年8月至1945年3月),其中包括黨衛軍第3裝甲軍黨衛軍第11軍和特陶軍(1945年3月上旬)。

戰後,勞斯撰寫或與人合著了許多書籍和出版物,重點對他的部隊在東線使用的坦克戰術進行戰略分析。

勞斯於1956年4月3日去世。4月6日,他以軍事榮譽被安葬在維也納。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