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1][2](英語:"Team")是新西蘭歌手洛德演唱的一首歌曲,出自其首張專輯《純粹女英雄》。這首歌曲是這張專輯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第三支單曲,2013年9月13日由新西蘭環球唱片正式發行;之後歌曲又作為專輯在美英兩地的第二支單曲發行。歌曲由洛德和喬爾·立特共同創作完成,利特同時還是歌曲的製作人,而洛德也是歌曲的附加製作人。〈團隊〉融合了另類流行電子舞曲電子嘻哈的風格,以合成器貝斯小鼓伴奏,同時加入了拍手的節奏,而歌詞則是洛德「獻給她的朋友和國家」的作品。

Quick Facts 團隊 "Team", 洛德的單曲 ...
團隊
"Team"
Thumb
洛德單曲
收錄於專輯《純粹女英雄
B面〈唇紅齒白〉(White Teeth Teens)
發行日期2013年9月13日 (2013-09-13)
格式
錄音室新西蘭奧克蘭都會區
黃金時代錄音室(Golden Age Studios)
類型
時長3:13
唱片公司
詞曲
製作人
  • 喬爾·利特
  • 艾拉·葉里奇-奧康納(附加製作人)
洛德單曲年表
網球場
(2013年)
團隊
(2013年)
No Better英語No Better
(2014年)
Close

〈團隊〉獲得樂評界的廣泛好評,其音樂風格、歌詞內容以及洛德的演唱方式都獲得了評論家的讚賞。這支單曲在全球的音樂排行榜上都獲得了成功,其中在美國《公告牌》百強單曲榜上最高排名第6位,在澳大利亞獲得第19名的成績,在新西蘭和加拿大更是最高到達第3位。這支單曲在全球暢銷,被多個國家認證為白金或多白金唱片。

〈團隊〉的音樂錄影帶於2013年12月4日正式發布,一經發布便吸引眾多觀眾觀看。錄影帶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一處廢棄建築拍攝,其靈感來自洛德自己的夢境。整個錄影帶營造了類似《蠅王》的氛圍,描述了一個年輕人自己的世界。洛德為宣傳這支單曲以及《純粹女英雄》專輯,曾在多個節目和頒獎典禮中表演了這首歌曲。歌曲也曾被其他歌手多次翻唱。

發行背景

Thumb
歌曲的演唱者和詞曲作者洛德

〈團隊〉是洛德在週遊世界時和喬爾·利特共同創作的,[3]隨後在利特位於奧克蘭都會區的黃金時代錄音室(Golden Age Studios)完成了錄製、製作和混音,其中洛德還以附加製作人的身份參與了製作的過程。[4][5][6]2013年9月13日,〈團隊〉一曲在網絡上遭到提前泄露,唱片公司也因此決定提前發行。[7][8]數小時內,歌曲的音頻就上傳至YouTube,新西蘭環球唱片也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開放了歌曲的數字下載。[7][9][10]這是這張專輯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第三支單曲。[11]2013年11月19日,Lava唱片和聯眾唱片將這首曲目派送至美國的當代熱門音樂電台。[12]2014年1月6日又派送至美國當代節奏電台。[13]這也是這張專輯在美國和英國的第二支單曲。[7][14]

詞曲創作

〈團隊〉融合了另類流行電子舞曲電子嘻哈的風格。[15][16][17]歌曲以降G大調寫成,[18]使用合成器貝斯以及小鼓進行伴奏,同時加入了拍手的節奏。[19][20][21][22][23]洛德演唱這首歌曲時的音域在F♭3D♭5之間。歌曲的速度是每分鐘100拍。[18]紐約》雜誌撰稿人阿曼達·多賓斯(Amanda Dobbins)和音樂雜誌《Spin》樂評人毛拉·約翰斯頓(Maura Johnston)都認為這首歌副歌部分的曲調風格與拉娜·德雷的歌曲〈生死相守英語Born to Die (song)〉相似;[24][25]而在線音樂雜誌「Drowned in Sound英語Drowned in Sound」的編輯薩米·梅恩(Sammy Maine)還認為這首歌的曲調風格接近提姆巴蘭蜜西·艾莉特合作的作品。[26]

Spin》雜誌撰稿人丹·萊利(Dan Reilly)認為〈團隊〉的歌詞是洛德為「獻給她的朋友和國家」所作。[27]娛樂網站「數碼間諜」的劉易斯·康納(Lewis Corner)也認為這首歌「靈感來自她的祖國新西蘭」。[28]在接受《公告牌》雜誌採訪時,洛德稱這首歌的歌詞中包含了自己「對現代音樂的看法」。[29]她表示,其中的一句歌詞「我們住的這座城市 / 你永遠不會在屏幕上見到」("We live in cities / you'll never see on screen")是說沒有什麼人到新西蘭去,人們對新西蘭也完全不了解;而自己看到紐約這座城市出現在各種電影電視當中,因此想更「實際」地為自己和朋友創作一些真正能產生共鳴的東西。[29]這句歌詞正是她為來自小城市的少數群體發出的聲音。[30]在歌詞中,洛德還表達了對當代流行音樂歌詞的意見。〈團隊〉的歌詞中稱「我已經厭倦了總是讓我『把雙手舉到空中』 / 就這樣算了吧」("I'm kind of over getting told to throw my hands up in the air / So there.")。洛德對此表示,自己已經厭煩了各種歌曲的歌詞當中總是出現的「把雙手舉到空中」("put your hands up in the air"),這句歌詞出現得次數太頻繁,而且非常愚蠢。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更加貼近現實。[30][20][23]時代》雜誌撰稿人莉莉·羅斯曼(Lily Rothman)認為這首歌的歌詞是給當代年輕人傳達的一條重要信息,其中一句「我們知道怎樣主宰事情」("we sure know how to run things")與麥莉·賽勒斯的歌曲〈青春大暴走〉中一句「我們主宰事情,而不是事情主宰我們」("we run things, things don’t run we")恰好相互呼應。[31]羅斯曼還認為歌詞中「我比以前玩世不恭的年齡更老了一些」("I’m kinda older than I was when I reveled without a care.")是對年輕人的一種提醒。[31]

評價和反響

〈團隊〉獲得了樂評界的廣泛讚譽。MTV新聞撰稿人布倫娜·埃爾利希(Brenna Ehrlich)稱讚其「瘋狂迷人」。[32]影音俱樂部」網站評論家凱文·麥克法蘭德(Kevin McFarland)則稱讚這首歌「燦爛耀眼」。[33]英國網站musicOMH英語MusicOMH樂評人約翰·墨菲(John Murphy)在評價《純粹女英雄》這張專輯時提到〈團隊〉這首歌,更是形容這首歌「在腦中無法忘記」。[34]新聞網站「每日野獸」的編輯馬洛·斯特恩(Marlow Stern)在網站上列出了2013年最好的13首歌曲,其中〈團隊〉排名第五。他認為這首歌是整張專輯中最「讓人上癮」的一首,稱洛德在這首歌中用「出色的曲調,配上高漲而令人沉溺其中的副歌」,讓無法融入主流文化的小城市孩子知道他們並不孤獨。[35]公告牌》撰稿人傑森·利普舒茨(Jason Lipshutz)認為洛德在這首歌中的演唱方法類似吸血鬼周末樂隊的歌曲〈Diane Young〉,整首歌表現了洛德對現代流行音樂的醒悟以及犬儒主義一般的譏笑。[19]滾石》雜誌樂評人喬恩·多蘭(Jon Dolan)則認為這首洛德「給自己朋友的頌歌」中透露着遺世獨立的自豪感。[36]

2013年9月23日,〈團隊〉登上新西蘭單曲排行榜第3位,成為洛德繼〈貴族〉和〈網球場〉之後連續第三支登上這一排行榜前三名的單曲。[37]這支單曲在新西蘭售出超過三萬張,被新西蘭唱片業協會認證為「雙白金唱片」。[38]而在澳大利亞,這支單曲在澳大利亞唱片業協會榜最高到達第19位,[39],售出超過14萬張,被澳大利亞唱片業協會認證為「雙白金唱片」。[40]

在美國,〈團隊〉登上《公告牌》旗下的多個榜單,並在《公告牌》百強單曲榜上最高到達第6位,成為洛德繼〈貴族〉之後第二支在美國排名前十的單曲。[41][42]2014年4月,這支單曲在美國的銷量已經超過200萬張;[43]2014年5月,獲得了美國唱片業協會的「雙白金唱片」認證;7月獲得「三白金唱片」認證;2015年11月被認證為「四白金唱片」。[44]這支單曲在加拿大百強單曲榜上最高也到達第3位,[45]在加拿大下載量超過160,000次,獲得加拿大音樂協會的「雙白金唱片」認證。[46]

音樂錄影帶

Thumb
洛德在〈團隊〉音樂錄影帶中的形象(如圖)與《飢餓遊戲》的主角凱妮絲·艾佛丁有相似之處

新西蘭當地時間2013年12月4日早10:00,〈團隊〉的音樂錄影帶通過洛德在YouTube上的官方VEVO頻道正式首播。[47]錄影帶吸引了大量觀眾觀看,一度導致VEVO頻道暫時癱瘓。[48]這部音樂錄影帶由亞歷克斯·塔卡克斯(Alex Takacs,導演藝名Young Replicant)執導,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雷德胡克英語Red Hook, Brooklyn的一處廢棄建築「雷德胡克穀物碼頭」(Red Hook Grain Terminal)取景拍攝。[49][50]這部音樂錄影帶的靈感來自洛德自己的夢境。洛德自己稱,在這個夢境中,「年輕人在自己的世界裡,這個世界中有等級也有入會儀式。在儀式上,排行第二的男孩臉上還有粉刺。女王也是個臉上有粉刺的女孩。」她描述稱,這個世界和任何人見過的任何場景都不同,是一個「長滿熱帶植物,到處是廢墟和汗水的黑暗世界」。[51][52]而整個錄影帶的氣氛和《蠅王》類似,整體亦是一個「悲傷的故事」。[31][49][53]

錄影帶一開始的鏡頭是一片海洋;「每日野獸」網站的馬洛·斯特恩評論認為這一鏡頭與保羅·托馬斯·安德森執導的2012年電影《世紀教主》中的重要鏡頭十分相似。[54]接下來鏡頭切換到海島上的一座看不見的城市,以及海邊工廠的廢墟,到處是青少年,「完全沒有家長在身旁指導」。[52][55]在廢墟中,洛德從一片「泛着憂鬱的藍色,枝葉繁茂」的環境中登場,坐在寶座上,周圍環繞着其他追隨者。她自視為女王,統治着這座城市的臣民。[54][52]斯特恩將這幅形象與《飢餓遊戲》的主角凱妮絲·艾佛丁(Katniss Everdeen)相提並論。[54]隨後,一個年輕的男孩被送到島上,[55]然後必須騎上摩托車像騎士一樣決鬥才能加入洛德的「團隊」。[49][56]然而他輸掉了決鬥。最後的鏡頭中,男孩被眾人抬起帶到洛德的面前。[56]洛德對此評論稱,「有時輸掉的人反而更強大」。[51]《時代》雜誌的莉莉·羅斯曼將錄影帶與麥莉·賽勒斯的〈青春大暴走〉音樂錄影帶相比較,認為兩部錄影帶都設定在「神秘」的場景中表現年輕人的心境。〈團隊〉的場景是在小島上,而〈青春大暴走〉的場景設定在一個混亂的派對上。羅斯曼認為兩個場景中,權力都落到了青少年的身上。[31]

現場表演和翻唱

2013年11月12日,洛德在美國脫口秀節目《大衛深夜秀》表演了《純粹女英雄》中的多首歌曲,藉此宣傳專輯,其中就包括〈團隊〉這首歌。[57][58]此外,洛德還在2013年澳大利亞唱片業協會音樂獎英語ARIA Music Awards的頒獎典禮上演唱了這首歌曲。[59]2014年,洛德參加了加拿大MuchMusic音樂錄影帶大獎的頒獎典禮,並在典禮上表演了〈網球場〉和〈團隊〉兩首歌曲。[60]

蘇格蘭電子樂隊Chvrches曾於2014年3月11日在BBC廣播一台現場翻唱表演了〈團隊〉這首歌曲。[61][62]美國伊利諾伊州另類搖滾樂隊Local H英語Local H也曾於2014年4月翻唱了這首歌曲,並於4月21日作為單曲發行。[63][64]

曲目列表

數字下載[10]
  1. 〈團隊〉("Team") – 3:13

榜單成績和銷量認證

More information 排行榜(2013-2014年), 最高 排名 ...
Close

發行歷史

More information 發行國家, 發行日期 ...
發行國家 發行日期 發行格式 唱片公司
澳大利亞[9] 2013年9月13日 數字下載 新西蘭環球唱片
新西蘭[10]
美國[12][13][118] 2013年9月30日 現代搖滾電台
2013年11月19日 當代熱門音樂電台
2014年1月6日 當代節奏電台
意大利[119] 2014年1月24日 當代熱門音樂電台 環球唱片
英國[120] 2014年4月12日 7英寸黑膠唱片
Close

獲獎與提名

More information 年份, 獎項 ...
年份 獎項 提名類別 結果
2014 澳大拉西亞版權協會銀捲軸獎
APRA Silver Scroll Awards
在新西蘭表演最多的新西蘭歌曲
Most Performed New Zealand Work in New Zealand
獲獎
[121]
青少年選擇獎 最受歡迎女歌手單曲 提名
[122]
新西蘭音樂獎
New Zealand Music Awards
年度單曲 獲獎
[123]
世界音樂獎 最佳歌曲 提名
[124]
Close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