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人號」列車(英語:The Canadian;法語:Le Canadien)是加拿大一列客運城際鐵路列車,由維亞鐵路營運,東起安大略省多倫多聯合車站,西至卑詩省溫哥華太平洋中央車站。1955年4月24日由加拿大太平洋鐵路首次開通,初始東端終點為蒙特婁多倫多,初始西端終點為溫哥華維亞鐵路於1978年接手該項服務,再於1990年將運行區間縮短至多倫多溫哥華之間,大部分路段並改用加拿大國家鐵路的路軌。

Quick Facts 加拿大人號The Canadian Le Canadien, 概述 ...
加拿大人號
The Canadian
Le Canadien
一列西行加拿大人號列車駛經亞伯達省賈斯珀
概述
類型城際鐵路
狀態營運中
營運地區低陸平原加拿大西部安大略省北部、金馬蹄地區
開行日期1955年4月24日
營運商維亞鐵路
前營運商加拿大國家鐵路加拿大太平洋鐵路
始發站安大略省多倫多聯合車站
中途停站65個(55個在乘客要求下才會停靠)
終到站卑詩省溫哥華太平洋中央車站
運行距離4,466公里(2,775英里)
運行時間西行:3日8小時42分鐘[1]
東行:3日10小時[2]
營運模式旺季:每星期每方向三班列車
淡季:每星期每方向兩班列車
列車服務
席位等級經濟艙、臥艙、尊貴艙[3]
無障礙設施
餐飲設施餐卡、咖啡室、酒吧[4]
行包設施部分車站提供托運行李服務
技術
軌距1,435毫米(4英尺8+12英寸)
路權擁有者都市連通CNCP、BNSF
時刻表1, 2
Close

歷史

加拿大太平洋鐵路

Thumb
「加拿大人號」列車駛離多倫多聯合車站(攝於1970年)

加拿大太平洋鐵路(CPR)於1899年開辦「帝國特快號」列車(Imperial Limited),連接蒙特婁溫哥華;列車名稱於1929年縮短為「帝國號」(The Imperial)。該公司亦於1931年增設「自治領號」列車(The Dominion),於31年和32年夏季連接多倫多和溫哥華。CPR隨後重組其鐵路服務,於1933年6月停運「帝國號」列車,將「自治領號」列車升格為該公司貫通加國東西的旗艦城際客車,並為「自治領號」列車增添一條支線往蒙特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CPR考慮購入新鐵路車輛,當中包括方便乘客觀賞鐵路沿線風貌的圓頂卡車,並於1953年跟美國的巴德公司訂購155輛不鏽鋼車卡。新購車輛付運後,CPR開辦全新旗艦全國客車並將之定名為「加拿大人號」,1955年4月24日起投入服務[5]。「加拿大人號」在安大略省薩德伯里以東分為兩段行駛:總站為蒙特婁並途經渥太華的列車編號為1號(西行)和2號(東行),而總站為多倫多的列車則編號為11號(西行)和12號(東行)。「加拿大人號」從蒙特婁西行往溫哥華的行程需時71小時,較「自治領號」少16小時。

隨著航空業在長途客運市場所佔的比率逐步上升,加上各地公路網逐步發展以及私家車漸趨普及,加拿大長途鐵路的載客量從1960年代起陸續下降,CPR因此於1966年停辦「自治領號」列車[6],並於1970年向聯邦政府申請停辦「加拿大人號」列車。該項申請雖被政府拒絕[7],但CPR仍將「加拿大人號」的班次減少。

維亞鐵路

Thumb
「加拿大人號」列車在卡加利停靠(攝於1982年)

維亞鐵路於1970年代中成立,以國有企業身份營運城際鐵路服務,並於1978年10月29日正式接管CPR的客運鐵路服務[8],「加拿大人號」列車自此成為維亞鐵路的旗艦全國城際客車。此外,維亞亦繼續營運原屬加拿大國家鐵路(CN)的「超級大陸號」列車(Super Continental),經較「加拿大人號」走線為北的CN鐵路主線連接加國東西。

Thumb
紅線:舊路線;藍線:新路線

聯邦政府於1990年度財政預算中削減對維亞鐵路的撥款,維亞因此停辦「超級大陸號」列車,而「加拿大人號」列車的走線則改經CN鐵路主線[9]。坐落CN主線的沙斯加通愛民頓因此得以保留城際鐵路服務,但坐落CPR走線的利載拿卡加利則自此沒有城際客車停靠。此外,「加拿大人號」的班次亦從每日一班減至旺季每星期三班和淡季每星期兩班,而介乎薩德伯里和蒙特婁的路段亦取消。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