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之戰,發生於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正月,交戰雙方為北宋軍和後蜀軍,戰鬥以北宋大獲全勝告終。此役是北宋滅後蜀的關鍵一戰。

Quick Facts 劍門之戰, 日期 ...
劍門之戰
宋滅後蜀之戰的一部分
日期965年1月
地點
結果 宋朝軍隊徹底擊敗後蜀軍隊,後蜀皇帝孟昶隨後投降,後蜀滅亡
參戰方
北宋 後蜀
指揮官與領導者
王全斌
史延德
王昭遠
趙崇韜
孟元喆[注 1]
兵力
不詳 不詳
傷亡與損失
不詳 死傷過萬
Close

戰役背景

在劍門一役之前,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二月,宋軍將領王全斌攻陷後蜀軍大小漫天寨,生擒後蜀將領義州刺史王審超、監軍趙崇渥、以及三泉監軍劉延祚等。後蜀大將王昭遠被擊敗後,引兵退保劍門。宋軍趁勢攻入利州[1]

雙方準備

後蜀

後蜀皇帝孟昶在得知前方戰敗後,招募大量兵馬守劍門,並任命太子孟元喆為元帥,侍中李廷桂、同平章事張惠安做其副手,率領萬餘人兵力急赴劍門。但是孟元喆是一個紈絝子弟,怕文繡的軍旗被雨淋而專門解下來,以至於把軍旗重新掛上去的時候掛倒了;與孟元喆隨行的還有他的嬪妃和戲子數十人。行軍速度非常緩慢。[2]

此時劍門的守軍,只有原劍門戍衛的軍隊,以及從利州潰退下來的後蜀軍。主要將領為王昭遠趙崇韜

北宋

北宋方面,部隊為王全斌部,該部隊在先前攻破利州之後,獲得了八十餘萬斛的軍糧。[3]在抵達劍門之後,與嘉陵江對岸稍作休整,並商討攻城方案。[4]

戰役經過

北宋方首先由史延德分兵趕往附近的一處名為來蘇的小路,搭浮橋渡過嘉陵江,後蜀軍在看到渡河的北宋軍後直接棄寨而逃;史延德順勢前往青強店。王昭遠退保漢原坡,留部分兵力守劍門關,被王全斌用精銳兵力一舉擊破。宋兵攻至漢原坡,趙崇韜布兵迎戰,王昭遠坐在胡床上無法起身。後蜀軍陣被破,趙崇韜在拼殺中被俘,王昭遠逃亡東川,半路上於民宅中被抓獲。[5]

此時孟元喆與李廷桂等日夜享樂,置軍政於不顧,戰鬥開始時才趕到綿州,在得知前線戰敗後直接退保東川,並於次日逃回成都,所過之處房屋全部焚毀,糧倉全部清空。[6]

戰役結果

後蜀軍於此役喪失了最後的抵抗力量,戰鬥中死亡萬餘人。[5]此後不久,後蜀皇帝孟昶向宋朝投降。[7]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