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六便士(6便士,英語:Sixpence、6pence或稱為6d, 蓋爾語:reul),是曾經在英國、愛爾蘭和澳大利亞流通過的硬幣。價值相當於0.5先令。240便士為1英鎊,故此硬幣相當於0.025鎊。
六便士在英王愛德華六世時期便開始流通,直到在1967年伊麗莎白二世時期中才停止鑄造為止,一共生產了四百多年,即鑄造期由1551年到1967年為止。
而最終停止在英國貨幣市場上流通則是在1980年。愛爾蘭的六便士在1928年~1969年生產;澳大利亞的則在1910年開始,於1963年結束生產。
在英國的俚語當中,六便士被稱為tanner或sixpenny bit。Tanner被認為來源於吉普賽人的語言 twano,意思是小物什。1800年代時,也有人稱之為bender,因為當時的六便士是純銀的,所以可以很輕易地在手上彎曲(bent),故而得名。Hog、Kick、Simon'和Sprazzy等也是曾經被用來指代六便士的俗語,不過現在早已不再使用。[1]
愛爾蘭人用他們的語言(蓋爾語)喚六便士作reul,這個稱呼來源於西班牙的貨幣雷亞爾。
澳大利亞人稱六便士為zack。在澳洲,服較短的刑期也會被稱為zack。[2]
英國的第一款六便士在愛德華六世治下的1551年開始鑄造。而當中較為罕有的例子有愛德華六世時期1551年,根據斯賓克拍賣行(Spink & Son) 所編著的目錄編號 S.2484六便士。
另外,其中伊利沙伯一世治下的1561年,斯賓克拍賣行目錄編號S.2594亦甚為稀有,根據英國 DNW 拍賣行2018年的拍賣資料顯示1561年的S.2594 存世約十個而已,最近一枚被賣出記錄是在2018年9月由一名香港收藏家投得。該名香港收藏家在持有約一年後,在2019年11月賣出該1561年的S.2594六便士。請留意編號S.2594 是一個系列,但不同年份所產數目不一,用上述例子,1561年世存約十個,但1562年的則數量極多。
同時,留意當時英國所生產的六便士,即使同一年份亦有不同的版別和圖案。例如1728年,英皇喬治二世便在同一年內生產了三款圖案不同的六便士,故此即使年份相同,但有機會收藏價格相差十分巨大。
六便士在英國文化中占着一個較為重要的位置。
「一點舊、一點新、一點借來、一點藍,還有一個六便士入她鞋」(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 and a silver sixpence in her shoe)是英國家喻戶曉的民諺。在婚禮時將一枚六便士銀幣放入新娘的婚鞋裡被認為是傳統的幸運符,將會為新娘在往後的婚姻生活裡帶來好運。[3]
英國皇家空軍的飛行員會將一枚六便士釘在座機的機翼下,以保佑他們在戰鬥中免遭噩運。人們認為這個傳統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
企鵝出版社在1935年最初出版他們的書籍時,定價為六便士,在當時可以買到一盒香煙。[4]
美國有一個流行樂隊名為Sixpence None the Rich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