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狀體(Intraocular lens, IOL)又稱人工水晶體,或直譯眼內透鏡,是一種植入眼內的人工透鏡,通常作為一種屈光手術,屬於治療白內障或矯正其他視力問題的一部分(如近視和遠視)。人工晶狀體可取代天然晶狀體的作用,或與其協同作用。如果天然晶狀體留在眼內,則稱為有晶狀體眼(phakic)IOL,否則稱為人工晶狀體眼(pseudophakic)IOL,此兩種IOL都設計成具有與天然晶狀體相同的光聚焦功能[1]。IOL可替代LASIK矯正屈光不正,但LASIK不能替代IOL治療白內障。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18年4月11日) |
第一枚人工晶狀體由John Pike、John Holt和Hardold Ridley共同設計,於1949年11月29日,Ridley醫生在英國倫敦St.Thomas醫院為病人植入首枚人工晶狀體。
在二次大戰中,科學家觀察到某些受傷的飛行員眼中有玻璃碎片,卻沒有引起明顯的、持續的炎症反應,於是想到玻璃或者一些高分子有機材料可以在眼內保持穩定,由此發明了人工晶狀體。
人工晶狀體的形態,通常是由一個圓形光學部(optic)和周邊的支撐袢(haptic)組成,光學部的直徑一般在5.5-6mm左右,這是因為,在夜間或暗光下,人的瞳孔會放大,直徑可以達到6mm左右,而過大的人工晶狀體在製造或者手術中都有一定的困難,因此主要生產廠商都使用5.5-6mm的光學部直徑。支撐袢的作用是固定人工晶狀體,形態很多,基本的可以是兩個C型的線裝支撐袢。
台灣衛生福利部表示,一般功能人工水晶體(非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具有良好的長期穩定性,且經台灣眼科醫師長達二十年的使用經驗,已足敷百分之九十以上白內障病患使用。[2]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主要有單焦非球面人工晶體、矯正散光人工晶體及矯正老花的多焦點人工晶體。[3]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