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一种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棕扇尾莺(学名:Cisticola juncidis)为扇尾莺科扇尾莺属的鸟类,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旧大陆莺,其繁殖范围包括欧洲南部、非洲(沙漠和雨林以外的地区)以及亚洲南部,一直延伸至澳洲北部。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意大利。[2]
这种主要生活在草地的小型鸟类,其辨识特征是红褐色的尾羽。此外,它的颈部没有金色,棕色的尾巴尾端带有白色。在繁殖季节,雄鸟会进行蜿蜒的飞行展示,伴随著规律的“啄啄”叫声,这种声音类似于不断剪刀的咔嚓声。它们会在草丛中悬挂建造袋状巢。
棕扇尾莺由博物学家康斯坦丁·萨米埃尔·拉菲内克-施马尔茨于1810年描述,并赋予其双名法名称Sylvia juncidis。其模式产地位于西西里的坎波费利切-迪罗切拉。[3][4] 现在的属名Cisticola来自古希腊语的kisthos,意为“岩玫瑰”,以及拉丁语的colere,意为“居住”。种名juncidis同样来自拉丁语,为iuncus的缩小形式,意为“芦苇”。[5]
在它们广泛的分布范围内,不同族群表现出一些变异,并且多达18个亚种被认可。它们的叫声、羽毛和体型略有不同,有些亚种在某些分类学处理中被认为是独立的物种。指名亚种分布于法国南部、希腊、土耳其、西西里岛、科西嘉岛和埃及,而葡萄牙西部和西班牙有cisticola。分布于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的亚种为neuroticus,而非洲北部和东部的族群则是uropygialis与perennius(更南部地区)。加蓬、安哥拉和南部非洲是terrestris的家乡。印度西高止山脉的族群salimalii,不像印度平原和斯里兰卡干旱区的cursitans亚种,后者在非繁殖季节尾巴较长。malaya亚种分布于东南亚南部,tinnabulans则分布于中国南部,brunniceps亚种分布于韩国和日本。其他族群包括nigrostriatus(菲律宾)、constans(苏拉威西)、fuscicapilla(爪哇东部)、leanyeri(澳洲北部)、normani(昆士兰西北部)以及laveryi(澳洲东北部)。[4]
该属有时会与其他南部莺科的属分开,并被列为扇尾莺科。该物种之前被称为扇尾莺,但现代名称(英名:Zitting cisticola)保持了与其他热带扇尾莺物种的一致性,并避免与同样名为扇尾莺(Fan-tailed warbler)的美洲物种混淆。[来源请求]
棕扇尾莺体长10至12 cm(3.9至4.7英寸)。[7] 上半身为棕色,带有黑色斑纹。下半身呈现白色,尾巴宽大,尾端有白色,经常摆动,因此该物种有了另一个别名。成年雄鸟的头顶斑纹较少,但背部斑纹较多,与雌鸟相似,且18个地理亚种之间性别差异不大。没有颈部的金色领圈将其与黄头扇尾莺(Cisticola exilis)区分开来。在非繁殖季节,它们倾向于藏匿于草丛中,难以发现。[8][9]
该物种主要栖息于草地环境,通常接近水源。大多数族群是留鸟,但一些东亚的族群会在冬季迁徙到南方较温暖的地区。在喜马拉雅山脉,它们在夏季会升至约1,900米(6,200英尺)的高度,但冬季则下降至1,300米(4,300英尺)以下。该物种在北欧洲是罕见的迷鸟,通常在春季超越迁徙范围。其在欧洲的分布范围正在扩大,尽管北部族群特别容易受到严冬的影响。[10]
棕扇尾莺是非常小型的食虫鸟,有时会以小群形式出现。其繁殖季节与降雨有关,在许多地区每年可繁殖两次。[11] 雄鸟通常是一夫多妻制,但有些则是一夫一妻制。[12] 雄鸟会在草丛深处建造初步的巢穴结构,并通过特殊的展示行为吸引雌鸟。雌鸟接受雄鸟后,会完成巢穴的建造。巢由活叶、植物绒毛、蜘蛛网和草制成,呈杯状,上方有用草或叶子绑在一起的覆盖物以进行伪装;每窝产下3-6颗蛋。雌鸟负责孵卵,蛋约10天后孵化。它们每年可育多窝幼鸟。[8] 雌鸟会频繁更换伴侣,并很少留在同一领地,而雄鸟则较少移动,维持不重叠的鸣唱领地,领地每天会发生变动。[13][14] 雌鸟有时在第一年就可以繁殖。[1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